艺术品质押融资时代来临了吗?

清代苏绣《古代人物

现代苏绣《仕女》

近日,深圳一家企业以自己的苏绣藏品作为质押,获得银行3000万元的贷款,这令不少收藏颇丰的藏家大感兴趣——文物艺术品质押贷款在藏界呼吁多年不见踪影,难道这个瓶颈就此被打破了?其他企业家、大藏家的藏品能否就此照方抓药?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位业内人士,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事件

154件苏绣=3000万贷款?

不久前,深圳市某公司以其收藏的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慧闲作品在内的一批苏绣珍品作为质押,成功获得建行深圳市分行的3000万元贷款,解决了这家企业目前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据了解,该公司依托中国丝绸产业深厚的历史文化开发了一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丝绸商品。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大,企业迫切需要获得银行支持,但由于一直不能提供房产等银行普遍认可的抵押物,始终不能如愿。

于是,在深圳市文改办、文博会公司的牵线搭桥下,建行深圳市分行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开始探讨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的突破。最终,大家把目光锁定在该公司收藏的一批苏绣艺术品上。他们认为,苏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较高交流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等,而任慧闲大师又是当代健在的少数几位有突出贡献的苏绣大师之一,因此可以作为融资的抵押物。

建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鉴于苏绣藏品具有稳定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而不易变性、易运输、易保存且仓储期限较长、易变现,功能多实用性强、价值看好等特点,初步判断其作为贷款质押物的风险较小。对此,由文化部推荐的5位专家组成小组,协助银行部门对这批苏绣进行评估。据参与评估的业内人士介绍,每位专家分别独立对每幅作品填写评估表,对于任慧闲大师的作品,至纯天珠,采用专家组集体评定法;对于其他作品,则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估价格。最终,专家组确认154件藏品的市场总价值为5000万元,该公司获得贷款3000万元。

质押融资

收藏品变现的另一种新途径

事实上,艺术品的质押融资功能在国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悉,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曾经陷入过现金短缺的困难,他们以两幅壁画作为质押,从摩根银行获得了一笔约3500万美元的贷款。美国的电影制作人朱利安·思科博尔也曾经以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和达利的作品作为质押,成功地为因资金短缺而停工的一个公寓楼建造项目融入了新的资金。

据美国的一家商业银行艺术部门负责人介绍,他们很早就开始经营“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一些客户对用艺术品获得贷款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近几年来,这个部门每年审批通过的贷款总额从数百万美金一直到大约1.2亿美元。发放贷款的对象除了一些画廊主,甚至还包括了一些著名的收藏家。不过,在国内收藏界,文物艺术品质押融资虽然被国内人士热盼已久,此前却始终不见实施。

近年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爆至纯天珠,仅在最近半年多时间里,就出现了不少天价拍品,如以9520万元成交的齐白石花鸟册页《可惜无声》、拍至 1.008亿元的张大千绢本巨作《爱痕图》,和以4.368亿元高价成交的宋人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可以说,这些天价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某些藏家资金的一个重要流向。有人推测,藏家所购的藏品价值,有些甚至高达其总资产10%的比例。

事实上,艺术品融资功能的实现意义也颇为重大。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文物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变现渠道只有拍卖,而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难题时,将企业收藏的高价艺术品委托给拍卖行进行变现,往往需要较长的运作周期,并且还要承担流拍的风险。虽然艺术品市场的巨大升值潜力已被大量爱好收藏的企业家所看好,也有大量资金从房市、股市流入艺术品市场,不过,艺术品变现难的问题却长期无法解决。

一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分析说,目前老板们只敢用纯粹的闲钱玩收藏,他们知道,在拍卖会上花掉的钱就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死掉了”。如果这些藏品可以在需要时换来贷款,那他们可以更加大胆地收藏。他预计,如果可以质押贷款,企业家投入收藏的资金至少可以增长20%以上,对市场的推动作用将十分明显。同时,和卖掉藏品不同,质押给银行以后,藏品的所有权没有改变,藏家既可以得到资金周转又不必割爱,如果银行开展这一项目,需求一定很大,对藏家和文物艺术品市场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知道,仅在北京每年拍出的文物艺术品就价值几百亿啊。”

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艺术品能够作为银行质押物的话,对于银行也大有裨益。艺术品的强大升值潜力已被证实,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化解银行风险。

难题

没有统一的艺术品评估标准

国内已经迎来了“全民收藏”的时代。一方面,艺术品在拍卖市场的火热已成不争的事实,据有关统计显示,今年嘉德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高达 21.28亿元,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更是超过33亿元;另一方面,国内的民间收藏可谓是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但是,与艺术品收藏拍卖火热局面不匹配的是,将艺术品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却没有被广泛认可。

艺术品市场评论员牟建平认为:“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艺术品评估标准,不同专家对于同一件古董、书画等藏品在价格和鉴定问题上很难形成统一意见,这是造成艺术品质押融资这一金融化趋势迟缓发展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价格问题上,至纯天珠,同一艺术品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拍卖结果。就拿康熙年间的一件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水盂来说,2004年、2009年其分别以431.84万港元、902万港元成交,后者竟是前者的2倍多。

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专家对同一幅作品也会评估出不同价格。比如齐白石先生30岁左右创作的一幅《四佛呼雷》山水画作,专家给出的估价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有的是在300万至600万元不等,有的甚至估价千万元。

其次,在鉴定问题上,业内人士认为,苏绣是一项手工极强的传统艺术品,鉴定相对简单。目前的市场上,苏绣没有真伪之分,只有优劣之别,这也为估价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书画、瓷器、玉器这些传统的收藏门类却复杂得多,对真伪问题经常出现众说纷纭的局面,银行如何决断是问题的关键。

解决

个别突破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对于艺术品能否突破评估难题,牟建平认为并不乐观,“国内尚没有足够权威的艺术品鉴定和价值评估团。银行方面组建的专家团队也通常不具备专业评估资格,单纯依靠银行方面力量不足以减少艺术品进入金融市场的风险。因此,像苏绣质押融资事件只能作为个案,银行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很难形成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