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资料显示历史真实 名人信札拍卖创新高

近期,在京城多次拍卖会上,名人信札成为亮点,成交价格再创新高。日前,在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一批以前从未亮相的“胡适存友朋信札”,包括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通27页(554.4万元人民币成交)、梁启超致胡适词稿及信札11通34页(78.4万元人民币成交),徐志摩致胡适信札3通9页(112万元人民币成交)共拍出744.8万元人民币。



陈独秀致胡适信札涉及1920年《新青年》编辑同人分裂事件、1920年上海学生罢课游行运动、胡适参加段祺瑞政府“善后会议”事件、陈独秀狱中出版文稿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胡适、陈独秀二人由最初的挚友渐渐分道扬镳,数十年的恩怨情谊,信中处处可见,透过这些不为世人所知的信件,能看到两位思想巨人半生的彼此敬重以及争执背后的深厚情谊。梁启超致胡适的词稿、信札,多为诗词探讨、学术研究,信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胡适非常敬重,书信工整,辞令秀美,学术讨论尤显深刻细致。徐志摩在信中称胡适为“大哥”(见题图),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徐志摩在长信中详细谈论了当时中国南北学界的许多轶闻,可补学界史料之不足

由于此批信件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极为重要,加之此前从未“露脸”,因此饱受各界关注。拍卖会上,“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首先亮相,当拍卖师报出 150万元人民币起价时,即有买家响应,加价至160万元,紧接着另一位买家直接出价200万元,贵州文玩,随后又有几位场内及委托竞投的买家参与角逐,轮番叫价,经过多轮进阶,最终该批信札以554.4万元人民币被一位电话委托的买家竞得,以高出估价三倍多的价格成交。第二个登场的是“梁启超致胡适词稿及信札”,由40万元起拍后,经过几位买家的争夺最终定格在78.4万元人民币。“徐志摩致胡适信札”虽然仅有3通9页,但吸引了众多藏家关注,由25万元起价后,即有买家参与竞投,轮番举牌,价格不断攀升,最终以112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

历史名人,特别是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日记、信函、创作札记,至纯天珠,是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收藏对象。人们可以透过这些发黄的纸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探寻到当年名人们创作、研究工作的脉络,触摸到名人心灵的律动。名人手稿不仅是历史真实的记载,具有唯一性,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名人使用电脑进行写作、研究,手稿势必要呈现递减的趋势这样,更使得先前已经产生目前部分名人笔下的手稿会成为整个时代的“绝唱”,因此也愈显出其独特而珍贵的价值。可以这样说,人们对名人手稿的兴趣,不仅仅在于关注它的内容,更在于手稿本身的文物价值。

然而,相对于异常火爆的名人字画的收藏,无论是在数量、种类,还是在成交量上,手稿的收藏与拍卖仍显得有些逊色。有关专家对其原因有4点分析:一是名人手稿产生的数量少,又大多是名人自己非常珍视的创作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拿出来送人或拍卖。二是一些国家的文博、档案机构纷纷以收藏名人手稿为己任,这也限制了个人收藏名人手稿和信札。近年来一些名人的家乡、居住地纷纷建立起纪念馆,它们对名人手稿的吸纳量越来越大,并且逐渐形成了竞争的态势。三是名人本人及其家属在处理这些手稿时,至纯天珠,大多首选国家级收藏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所保存的作家手稿,大部分是作家本人或家属捐赠的。四是由于名人手稿流入收藏市场的数量极少,又大多是孤本,即便是一些名人之间嘘寒问暖、礼节性问候的往来信函,由于某种原因流入市场后,也被一些商贩爆炒,以近乎天文数字的高价令财力不足的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

尽管收藏名人手稿困难重重,但这毕竟是不可忽视的收藏领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有别于众的收藏意义和收藏价值将会日益显现出来。近年来,在天津的民间收藏品交流区,有许多写信人并没有什么名气的信件也被摆出来卖,这大概也是受了名人书信日益升值的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