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这些外国人动辄称自己是爵士、将军之后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2 02:44 我要评论( )

海内外拍场上一件件海归中国艺术品风头正劲,从转心瓶到《砥柱铭》,回流艺术品俨然成了最光鲜的拍品,动辄成就天价,也成了众拍卖行宣传推广的突出卖点。业内人士警告,海外回流中不乏次品辗转到国外镀层金,再以回流名义重返国内拍场圈钱。 突然走红 海

海内外拍场上一件件“海归中国艺术品”风头正劲,从转心瓶到《砥柱铭》,“回流”艺术品俨然成了最光鲜的拍品,动辄成就“天价”,也成了众拍卖行宣传推广的突出卖点。业内人士警告,“海外回流”中不乏次品辗转到国外“镀”层金,再以“回流”名义重返国内拍场圈钱。

突然走红

海外中国艺术品广受追捧

国内的春拍大幕尚未拉开,海外拍场上演的一幕幕中国艺术品天价“大戏”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010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亿元的天价被香港藏家购得,创造了当时全球瓷器拍卖纪录。同年11月,英国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行里,清乾隆粉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亿元的天价刷新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

今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一件民国瓷瓶以1.2亿元高价成交,又创造了拍场的一大奇迹。紧随其后,香港苏富比春拍,出现“史上最贵估价花瓶”——乾隆御制珐琅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终以2亿港元售出。

纵观国际市场近年的拍卖记录,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艺术品突然走红国际大拍场,成交价以每年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飙升,连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都没能影响这种近乎疯狂的膨胀速度。

国际拍场的风光给这些艺术品打上了“海外回流”的专属标签,并由此树起不菲的身价。回流文物,成了高贵与珍稀的代名词,如同当年完成学业、浑身本领的“海归”们“空降”内地职场一样,“空降”在内地拍卖场上。

一个宽泛的解读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是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受到热捧,引发海外艺术品市场对中国艺术品价值的重估。然而,身负“天价”的乾隆瓷、民国瓷真的足以珍贵到过亿元的价值吗?

以英国拍出的5.5亿元转心瓶为例,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姚政表示,此种器型的乾隆瓷瓶在国内并不少见。“即使不成交,拍卖公司也另藏‘醉翁之意’,那就是掌握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定价权,同时也将类似艺术品的价格提到了一定水平之上。”姚政说。

与姚政的分析相近,一位深谙当今国际艺术品市场内情的拍卖师介绍,在海外艺术品拍卖中,拍卖公司作为庄家,借拍卖制造虚高行情的案例并不少见,其手法如同股市的拉高出货。“目前中国艺术品整体价格上涨疯狂,其中含有很大水分。拍卖公司多是自己做‘托’,几番竞价便能将拍品价格炒起来,给公众造成假象。再逐步以这一价位为标杆,推出更多同类拍品,吸引更多资金进场。”该拍卖师坦言。

竞相抢宝

拍卖公司频现海外征集路线图

海外回流艺术品一向很受国内藏家欢迎。为筹备春拍,各大拍卖公司早早派出海外“军团”,拓展海外市场。保利海外征集的线路图早在2月初就已经勾勒出来。第一站洛杉矶,第二站达拉斯,第三站休斯顿,第四站旧金山。保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海外私人藏家不断涌现。这类藏家多承袭父辈家藏。他们从一个侧面促成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快速上升渠道。与保利同步,嘉德拍卖的海外征集队伍也曾登陆洛杉矶,征集门类涵盖中国书画、明清瓷器和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邮品、金银币、纸钞等。

海外征集并不仅限于一线拍卖公司。3月末,北京匡时结束中国港、台及日本等地征集后,赴北美展开春拍征集。这是匡时在北美首次举行的大型公开征集活动,首站纽约,第二站旧金山。

“想想15年前,嘉德、瀚海用得着海外征集吗?在文玩市场转转就能淘到好东西了。” 匡时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这样阐释,拍卖市场发展15年到今天,货源几近枯竭。艺术品已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垄断资源,而不像过去分散在文物商店、私人藏家手中。国内艺术品资源稀缺迫使拍卖公司不得不海外寻宝。

拍品从来就是“干粮”,更是“子弹”。在竞争加剧的时代,至纯天珠,这个道理显得尤为深刻。深谙此道的拍卖公司早已驾轻就熟。两年前的春节前夕,至纯天珠,香港最大的瓷器收藏家收到了国内某拍卖公司老总的一份特殊礼物。礼物居然是5只肥美的活螃蟹。这对爱好生猛海鲜的香港人来说无疑是份厚礼。拍卖公司对藏家的这种感情培养,文玩,业界称之为“埋地雷”。这“雷”一埋可能就是20年。等大藏家百年之后,如果遗嘱上写着收藏品委托给某公司拍卖,这拍卖公司可就赚大了。拍卖公司千里送蟹,足见其苦心。

董国强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发展,海外艺术品回流是大势所趋。”在此趋势影响下,国内拍卖公司越来越注重海外收藏市场的关系维护与联络,并逐步渗透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海外藏家团体的联系。

“很多本土的拍卖公司都希望能走出去,而从公司自身发展看,拓展海外征集也是拍卖公司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途径。”北京永乐拍卖公司瓷器杂项部经理戴岱表示。

难见精品

海外“回流”并非保真令箭

“这些年来,回流的文物中罕见精品。精品数量仅占全部回流文物的5%-10%。好的东西根本没回来。”著名收藏家马未认为,之所以回来的好东西少,是因为国内收藏家出不起国外藏家给出的价格。尽管现在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行情好了,但是国内藏家的财力与国外藏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原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顾问王鸿勋也表示,总体来看,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还是偏低。“在海外,收藏行为不仅是文化品位的象征,还是一种社会荣誉。国外收藏风气很浓,价格也较高。”王鸿勋说:“因此,散落到海外、真正好的艺术品,即便在中国市场红火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能回到内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欧美日本并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乱,真正顶尖的好东西不大可能流出来。但我国毕竟扭转了纯粹输出的局面,意义已经不同。”

另据有着多年海外征集经验的董国强介绍,海外征集也会碰到很多善于 “讲故事的人”。这些外国人动辄称自己是爵士、将军之后,家中留传不少中国古董。“艺术品市场造假现象并非国内独有,国外同样存在。这是新入行的收藏爱好者必须认识到的问题。”董国强说。

“海外回流的不一定就是精品,关键还要看东西。”戴岱也表示,“海外回流”仅说明艺术品来源的一个阶段,并不等同于“流传有序”,更不能解读成“珍品”的代名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早期油画中常玉、关良、方君璧等海外华人大师精品荟萃

    早期油画中常玉、关良、方君璧等海外华人大师精品荟萃

    2019-02-21 23:31

  • 展现各自不同的因应之道及独立思考的创作面貌

    展现各自不同的因应之道及独立思考的创作面貌

    2019-02-21 15:49

  • 更有从新加坡、日本等地回流的陈年茅台

    更有从新加坡、日本等地回流的陈年茅台

    2019-02-21 14:46

  • 北京匡时2011春拍海外回流近现代书画专场将推出张大千艺术生涯第二阶段的青绿山水杰作《仿沈周庐山高》

    北京匡时2011春拍海外回流近现代书画专场将推出张大千艺术生涯第二阶

    2019-02-21 14:30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