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级袁江佳作亮相中贸春拍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唐人刘眘虚的这首《阙题》,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柳阴匝地,落英缤纷,流水潺湲,书声琅琅的诵读佳境。而“深柳读书堂”亦成为中国读书人最为喜爱的室名斋号之一。古人云:“松声、涧声、鹤声、琴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诵读作为中华传统教育的一项必修内容,历来被视作清雅庄重之事,后世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更是层出不穷。清初袁江《深柳读书堂图》即是通过将这种至美的文人理想形诸笔端,表达出对渔樵耕读的田园生活和淡泊适意人生境界的无限向往。

袁江(清)字文涛,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雍正时供奉养心殿。山水学宋人,楼阁精工。中年得无名氏所临画稿,技遂大进。其界画,有清一代推为第一。所谓“界画”,即以界笔直尺描绘山水楼阁,是较早独立成科的传统艺术门类,也是中国古典山水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元明以来,由于受文人攻讦,一度沉寂达数百年之久。清代扬州地区经济发达,界画随着新兴商人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审美好尚重新兴盛,至纯天珠,涌现出一批专攻亭台楼阁的高手,袁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其画作的欣赏和购买者,主要是在扬经营盐业的山西盐商。而遍布江南的私家园林,则成为其主要的创作题材。可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仅有三言两语,其生卒之年,学术界迄今亦无一定论。在后世文人画风一统天下的艺术环境下,界画乃被视为工匠所为,处境日益尴尬,即功力深湛如二袁、李寅、王云辈亦难幸免,今日观之,令人扼腕。

袁江《深柳读书堂图》 设色绢本立轴 140.3×69.3cm

著录:1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五册P138,沪1-3415,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2 《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P592,刘九庵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3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叁P1432,劳继雄著,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1月第一版。

说明:1 上海博物馆退赔;

2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721"袁江"条第16号款识取自本幅。上海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袁江长于山水,,亦工花鸟蔬果。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载“(袁江)初学仇十洲,中年得无名氏临古人画,遂大进。”传世作品以取法唐李昭道,宋郭河阳、范中立、马钦山、刘松年、马和之及元代盛子昭、王黄鹤诸家为多。《深柳读书堂图》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笔墨设色及构图技法明显受宋人、尤其是小景山水影响。袁氏作品有想象和写实两种风格,此应为艺术成熟时期师古自运之作。此轴布局深远,分三段:远景巉岩飞瀑,雄伟壮阔;中景平冈村落,人畜怡然;而位于画面下方的江心小岛绿荫团簇,烟波浩渺,无疑是画家描绘的重点。为了表现柳树的深邃柔美,作者一改实笔勾勒、精工刻画的手法,而以细劲灵动的虚笔层层叠加,繁而不乱,密而不滞,将杨柳堆烟的迷人景致渲染的淋漓尽致。就中一椽之室,一士端坐,卷帙横陈,恰到好处的点明题旨。作品勾勒精细,赋色清雅,境界幽深,尺幅不大而有千里之势。与常见的袁江作品相比,宫苑楼阁虽不是本幅表现的重点,但其“有清界画第一”的精湛写实功力,仍然可从隐现图中的水榭舟船中约略窥见。

袁江作品传世不少,然多为国家文博机构庋藏。民间所见,赝鼎杂陈。此轴为上海博物馆馆藏退赔,来源有自,品相上佳。《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和上博所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等书皆有收录,是鉴定袁江作品的标准件之一。

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