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的大环境下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增幅放缓,房地产价格走低,艺术品进口商受进口税打压,因而,即将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将成为试探中国买家对艺术品、葡萄酒、手表和珠宝等另类奢侈资产需求是否强劲的一个有力平台。除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蓝筹股”外,此次秋拍还涵盖了稀有葡萄酒、现代和传统中国艺术品、古董等类别。仅从当代亚洲艺术拍卖考虑,苏富比预计将实现超过1.3亿港元(1600万美元)的销售额,如加之中国书画等受欢迎的领域,总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7亿港元(2180万美元)。

目前,全球艺术拍卖界对中国市场仍然很重视,观察家们也因此对经济动荡是否会击退收藏家的热情保持密切地关注。尽管如此,考虑到经验丰富的中国买家的根本动机(对冲通货膨胀、安全投资、积累另类资产、远离现金和房地产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拍卖及其它类别拍卖的成功与否将很可能取决于市场供给而非需求。传统、现代和当代中国艺术领域的某些艺术家的高品质作品数量已越来越稀少,物以稀为贵也使每件作品的价格继续上涨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全球当代艺术拍卖收入减少了6%,降至8.6亿欧元(11亿美元)。尽管如此,Artprice在近日的报告中表示,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个结果在史上仍位居第三。目前,亚洲是全球当代艺术品需求最大的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43%,而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则不到30%。在亚洲国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市场,占全球拍卖收入的38.8%,而一年前中国仅位居第三

当代亚洲艺术的销售并没有被限制在亚洲市场。正如佳士得亚洲主席Fran?ois Curiel今夏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所言,贵州文玩,相比美国和欧洲市场,亚洲艺术市场2012年上半年表现的相对低迷并不意味着亚洲收藏家停止购买,他们只不过是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地方寻求高质量的艺术品和古董。这可以从上月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令人印象深刻的销售数字中反映出来。在中国收藏家强有力的推动下,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共收获4470万美元。

中国收藏家的“全球化”很可能于下周在伦敦同样显现出来。届时,文玩我们有望看到中国买家竞相追逐张晓刚等顶级艺术家的作品。许,他们是想在最近公布的北京文化自由港建成之前,将这些作品收入其海外收藏中。如同Artinfo近日的报道:中国艺术市场在伦敦崛起的一个关键是,中国收藏家往往喜欢在国外购买,苏富比和佳士得也意识到这一点。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引入伦敦和纽约的销售,至纯天珠,给(中国)收藏家购买并将藏品储存于海外的机会,而中国政府也因此无法对这些资产实施干预。

为迎合需求,10月7日的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拍卖特意囊括了吸引中国和全球藏家竞相争逐的顶级中国艺术家的历史佳作,其中包括张晓刚的《天安门1号》、曾梵志的《火》及杨少斌的《红色2号》。尽管他们的这些作品估价达到了数十万或数百万美元,但与作品价格动辄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西方大师杰夫·昆斯(Jeff Koons)或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相比,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被普遍认为低估了。

中国大陆收藏家不断转向艺术品、古董及葡萄酒等“避风港”,以避开通货膨胀和分散其持有的现金资产,而我们也因此可以看到香港苏富比(无论是绘画还是葡萄酒)的强劲销售。无论中国整体的经济形式如何,激励大部分中国新藏家的因素似乎比西方藏家更为务实,而这一点始终未变。

收藏家对作品质量的渴求,并没有受到区域和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比如,佳士得今年春拍在亚洲和中国艺术品、葡萄酒及珠宝类别上共收获了27亿港元(3.517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市场对这些另类资产的需求依然旺盛。正如佳士得的Jonathan Stone在拍卖结束后告诉路透社记者的,“各地经济的不确定似乎并没有对销售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