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象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寄托及审美享受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1 03:10 我要评论( )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笔墨的高深,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象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笔墨的高深,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象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寄托及审美享受。

钱松喦《山高水长》设色纸本 镜心

优美的自然风光总是钱老画笔下的常客,此幅《山高水长》画面主景为悬垂的两层大瀑布,瀑布从山石间倾泻而下,汇聚于溪流,那飞溅的水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演奏出的优美乐章。喷溅出来的小水珠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这山涧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崖壁上的苍松挺拔,枝干遒劲,松针半轮勾出,相互累叠,以笔根水分破之、润之,甚为秀美。近景的山石用湿笔皴擦点染,乘湿完成,墨气涌动,酣畅淋漓,一切显得那么情趣盎然。全图用笔潇洒率性,信手涂抹,灵动非凡,疏密有致。在运用色彩上更大胆突破、绚丽明艳、五彩斑斓、令人振奋,过目难以忘怀。

老的这件展品以粗犷、豪放为其情调,以干笔、枯笔为其基调,在遵循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原理下以层层积染之法,形成“勾擦大胆、点面隐约、迹简意深、设色简略、墨彩交融、夸张巧拙”的鲜明风格,体现生命的原初意义,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此幅钱老的《山高水长》,章法构图变化多端,色彩运用大胆独特,个人风格显著明了,不愧为钱氏佳构。在荣宝斋(上海)2012年春拍中,一幅《泰山松》以253万的高价易主,此番上拍的钱老《山高水长》期待再创佳绩!

陆俨少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1926年陆俨少考入无锡科学校,随后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战期间他流寓内地,1946年才回归故乡。在此之前,先生的作品大部分是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返乡途经三峡的经历,引发了先生的创新意识,这幅《峡江行》描绘的就是先生壮游时的独到感受。

陆俨少《峡江行》设色纸本 立轴

陆俨少作画就如同这行云流水,由浓转淡,由小及大,气韵贯通。笔墨所致,峭壁森立,古树攀岩而生,文玩,群山绵延,水云接天。起笔并无山川大势,然先生心中自有章法,虚实变换,刚柔并济,终成澎湃之势。顺势一叶扁舟,用笔细润,丰若蚕茧。如此美妙的景致,是陆俨少坚实生活游历的提炼。他有一本厚厚的勾稿本,都是用钢笔勾画,线条随意,画出山水树石的形势结构,有不少还用钢笔题了款,标明地点和勾稿的时间,甚至皴法也以文字说明。生活中有大气象,而大师胸中也有大丘壑。先生曾云,画势当“山势连绵,其势如龙”,“山头折迭而进”,“笔无虚设,各尽其用”;运笔当“急所应急,慢所应慢,有时振笔疾书,有时轻描淡写”,“有时从容不迫,云烟落纸,弄笔如弹丸,随意点染,皆成文章;有时揎拳卷袖,狂叫惊呼,下笔如急风骤雨,顷刻立就”,“未放先收,欲倒又起,虚实变幻,不可揣测”。为了综合笔触,先生又用大块面的墨迹打破碎散,小开合包括在大开合之间,运势到了佳境。如此因势利导,又不疏牵连交迭,纵向可得行云流水之畅,横向又增跌宕起伏之貌,当真是气象万千。而景为抒情,画的上角,画者又辅之以诗圣杜甫 “黄牛峡静滩声转,文玩,白马江寒树影稀”的诗句,透露出此刻浩茫的心事——昔日杜甫在峡上送别韩十四,今日先生在此又要告别谁呢?

自2000年春季以来,至纯天珠,陆俨少画作的行情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今年春季上拍114件,成交92件,成交率81%,成交额一亿零八百多万。而今秋截止已上拍22件作品,成交19件共两千多万,成交率86%,下一步火热的行情可以预期。

“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这是对老子出关,西游秦国的传奇描述。

《老子出关》这幅画就截取了这样的场景:函谷关外,盛夏夕阳中暑气渐消,光华东射,正照在关下稀落行人。一位骑着青牛的鹤发童颜的老翁,头戴斗笠,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神采奕奕,红颜素袍,正气浩然。身旁牵牛执蹬的小童,在落日渐晚的凉爽风中,兴致高昂,步履矫健。肩后竹竿上,酒葫芦的红布穗儿一飘一荡。那通灵的瑞兽有节奏地踏步缓行。见过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怡然自得,悠悠然。今日见此位老者,却恬淡从容,别有一番忧国忧民韬光养晦的风范。作品中的线条犀利挺拔,作品中的用墨用色大胆准确,表现了清新淡雅之风采。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范曾的大家气象。

范曾《老子出关》设色纸本 镜心

范曾先生自我评价“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范曾的人物画以其迥异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模式化、政治化的人物造型形象,以古代先贤和文化名人为题材,以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为表现手段,率先冲破了笼罩中国画三十余年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为中国人物画的审美转换提供了契机。而他的以线赋形,强调骨法用笔和笔墨表现的创作观念和实践更是打破了写实主义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绝对笼罩,将现代人物画由写实向写意推进了一大步。

这幅画画不尽的是后人对老子的崇奉虔仰,夹道焚香净水泼街以迎圣人的宏大场面。读罢此画,感慨老子以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成就一种王道和对理想社会的展望。

范曾的作品,自中国艺术品市场有拍卖以来,就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超过了李苦禅、王雪涛、郭味渠这些前辈老师的市场价格,并一直居高不下。进入2000年以后,更是炙手可热,每平方尺从2万元一路看涨,到目前近30万元每平方尺。荣宝斋也是范曾先生作品迭创高价的福地,在荣宝斋(上海)四季拍2012之夏中一幅《雪鹤图》以402万的高价成交。

王雪涛(1903-1982)字迟园,原北京画院院长,现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民国二十三年,齐白石在王雪涛杂画册上题曰:“蓝已青矣”,包含了对王雪涛的无限期许与肯定。王雪涛继承宋元以来的优良传统,巧用笔墨,色墨结合。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画以表现固有色为主,以墨辅色。如需突出平面纵深感,在传统材料下,需要巧妙的技巧来表现,这在此幅《松鹤延年》中得到了体现。王雪涛用分层的景致有意识地表现出画面的层次。繁盛的松枝之下是一片轻松写意的草地,氤氲出一丝丝淡蓝色的水汽。肥沃的草地上是两只秀美的丹顶鹤,由远及近,神情高傲,纤爪微抬,细嘴微张,寓动于静,扣人心弦。仙鹤的背后是一派朦胧的红色,仿佛是丹顶发散开来,从而使整幅画作都荡漾着一股独属于中国画的神韵。

王雪涛《松鹤延年》设色纸本 镜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作品《凝》(Lot 537)中

    作品《凝》(Lot 537)中

    2019-02-11 03:08

  • 北京永乐秋拍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梳理“传统美学的当下性”

    北京永乐秋拍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梳理“传统美学的当下性”

    2019-02-11 03:05

  • 每枚腕表各创下该款式的世界最高成交纪录

    每枚腕表各创下该款式的世界最高成交纪录

    2019-02-11 01:50

  • 北京中贸圣佳2012年秋拍综述

    北京中贸圣佳2012年秋拍综述

    2019-02-11 01:4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