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泓盛2012年秋拍瓷器工艺品综述

一、清韵羽格——现当代瓷艺专场

作为上海泓盛新板块“现当代瓷艺”的第一场专拍,泓盛秉承精益求精的征集品质规范严谨的学术态度,力求创造一场今秋视觉盛宴。拍品汇集清末浅绛彩大家金品卿,“珠山八友”王琦、田鹤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王恩怀、李进、李小聪,陶艺大家唐自强、周国祯,当代陶塑家朱乐耕之作,海派画家尉涧松、朱新龙等作品,兼以具有深厚实力的中青年陶瓷家的精品之作,来开拓南方地区“现当代瓷艺”板块的新视野。

“珠山八友”是近代以来中国艺术陶瓷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们创作的文人瓷画代表着从没落中重新大放异彩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水平的延续与革新。

Lot541 王琦 「精忠悬日月,正气壮山河」瓷板

Lot540 田鹤仙 粉彩梅花雀鸟纹瓶(一对)

此次拍场中,以“珠山八友”领衔的民国瓷画板块可谓精品迭出。(Lot541)王琦的人物瓷版画既继承了黄慎的写意画法,又运用了西洋画晕染技法,用笔老辣,顿挫有力,凸显其飘逸狂放之画风。(Lot540)田鹤仙粉彩对瓶,则以其擅长的“梅花弄影”技法,将一幅设色鲜丽的梅花雀鸟图展现在观者眼前,给人以满目留芳之美感。

Lot546 王步(传) 「大清乾隆年製」青花开光双耳尊

(Lot546)王步(传)“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开光双耳尊更为夺人眼目。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江西丰城县人,被誉为“青花大王”,采用水墨画的技法和独创的“铁线描”笔法绘画青花,创造出具有“谵然无极、众美从之”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的现代青花写意作品,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

建国以后,以景德镇为中心,全国各地又涌现出了众多制瓷名家,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李进、李小聪等为代表的景德镇文人瓷将制瓷艺术一次次地推向新的高度。

Lot557 李小聪 粉彩「春、夏、秋、冬」瓷板一组 局部

Lot578 李进 「情趣」瓷板

李小聪粉彩“春、夏、秋、冬”瓷板(Lot557)与李进“情趣”瓷板(Lot578)都曾在国内拍卖市场现身,并已高价成交,如今又一次出现在泓盛的拍场中,足以显示两位艺术家在业界的口碑、地位与声望。

相较于传统艺术陶瓷探索的是一个单纯的价值目标,当代艺术陶瓷追求的则是个性的展现,客观地反映了艺术家们自觉的艺术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在传统山水、人物、花鸟题材上,艺术家们灵活地运用了各种现代光影技法和釉彩渲染,使之产生浓郁的现代气息,集画意美、文学美、意境美与个性美于一体,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Lot607 俞军 柴烧窑变釉「树之灵」瓷瓶

俞军“树之灵”作品(Lot607),用刻刀刻画出树林的具象,再将高温色釉的流动抽象美基础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现力,充分利用材料对比、色彩对比、质地对比、视觉空间对比的效果,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Lot612 朱建安 「紫韵」瓷板

Lot599 尉涧松 高温颜色釉瓷板一组

朱建安“紫韵”瓷板(Lot612),作者以强烈的自我意识及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致,通过唯美的抒情笔触及色彩宣泄,从而以物传情、以情动人地表现出了作品下汩汩涌动的生命甘泉以及内心无法按耐的对生命的讴歌与礼赞。Lot599作品由海派画家尉涧松创作而成,涧松师从中国知名陶瓷壁画家郭力教授,研习高温窑变陶瓷壁画,是目前国内外极少数熟练掌握高温窑变瓷绘技术的专家之一。

今秋泓盛以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为立足点,力求与各方共同建立起良性的现当代瓷艺市场,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辐射往世界的愿望贡献绵薄之力!

二、胜上春台——宫廷瓷器精品专场

上海泓盛2012秋拍隆重推出“胜上春台-宫廷瓷器精品专场”,场次悉心选取元明清官窑精品三十余件,其中官窑颜色釉瓷几近半数。

中国瓷业历时悠久,于其肇始便以单色青瓷展露颜面,之后再出白瓷,隋唐五代青白已分庭抗礼,宋代名窑迭出,官、哥、汝、定、钧无不求典雅纯净之单色美韵。直至元代,高温钴蓝釉的烧造成功推就青花瓷业异军突起;明清时期,彩瓷愈步入佳境,然而它们均未影响颜色釉瓷之渐进纯熟。许可言,若以宋代颜色釉为顶峰的高古色釉瓷占尽“纯朴”,那么,元明清三代颜色釉,则因工匠对釉料配方、烧成条件及施釉技法的精进掌握与创新而更得“曼妙”。

Lot223 明洪武 外酱釉内蓝釉印花云龙纹大碗

专场封面作品(Lot223)明洪武 外酱釉内蓝釉印花云龙纹大碗引人注目,早年日本回流。墩式,敞口微撇,深弧腹,圈足略侈,足端稍厚,平削。底部露胎,砂质,底心旋纹明显。外酱釉内蓝釉二色装点。碗外酱釉色布深浅,腹周胎体光素,腹底以纤细线条划刻双勾莲瓣、莲瓣内变形如意云头纹,莲瓣轮廓一周,疏朗隐现于釉下。碗内蓝釉轻薄明朗,内壁模印五爪双龙同向驱逐,蛟龙劲角坚鳞,浮云周流之貌衬其威严神武。碗心弦圈围边,浅刻云纹装点:上下如意云头,中以S形云带勾连,云带外弧各作半如意云头,贵州文玩,此般纹样观之恰似“风吹云走”,因而得名“风带如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