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拍:市场迎来新的平稳过渡期

2013春拍虽然至今还尚未全面结束,但随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等国内众多一线拍卖公司春拍工作的完结,大半春拍征程也已宣告落幕。在剩余的春拍最后阶段当中,虽然一些中小拍卖公司还在拼搏,但聊胜于无的窘境显然无法吸引太多的关注目光,而受限于规模与作品质量等诸多因素,最终的成交状况也大多维持在收支平衡之间,这些也都使得第三阶段的春拍征程显得多少有点自娱自乐了。

虽然艺术品交易市场在时间上跨过了2012年的市场调整大坎,但不管是从前期的拍品征集还是最终的成交总额抑市场最基础的购买信心而言,“市场调整后遗症”依旧是困扰2013年拍卖市场的最大生存难题。

与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在2008年前后所遭遇的市场波动不同,2012年突如其来的市场整体调整让原本还做着发财美梦的金融资本在市场的连续下跌面前方寸尽失。在春拍提前遇冷、秋拍持续降温的市场现实面前,本就对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没有多少认知的金融资本也逐渐失去了继续投资艺术品的兴趣,转身离开的速度犹如当年杀入艺术品交易市场一般迅猛。而在那些还没来及跑就已经被深深套牢的人眼中,明天的艺术市场是看不到未来的陌路,荒凉而又凄惨。

史无前例的征集难题

与那些金融资本以及海外资本的疯狂退出不同,深谙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之道的艺术界老人们在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调整面前嗅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收藏机遇。自2010年国内首度出现金融资本抢占艺术品交易市场滩头的迹象时起,艺术品的收藏就已经不再是收藏者的专利,转而成为金融资本谋取投资利润的新途径,而在疯狂涌入的金融资本面前,原本豪掷千金的收藏者也显得落寞了许多,甚至一度沦为市场的看客。

从主角到配角,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不仅在当初的收藏者群体当中存在,就连如今的拍卖公司也难逃如此世事轮回的厄运。只不过,对于今日的拍卖公司而言,收藏者依旧还是那些收藏者,而送拍者却已不是最初他们所熟悉的那群人。

伴随市场调整、成交额缩水而来的必定市场购买信心的下滑,而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手中有货的藏家多数势必会在市场行情并不明朗的2013年拍卖季选择放弃出货,这样以来,无疑会原本就在市场调整期大受打击的拍卖公司雪上加霜。紧随而至的拍卖征集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去年秋拍结束后不久,国内多家拍卖公司就已经相继展开了各自的春拍征集工作,即便是在举家欢庆的春节假期期间也是如此。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就曾不止一次的说到春拍征集难的问题,“今年的拍卖征集比起往年肯定是要困难很多,近现代水墨还好点,古代书画的难度很大。当然,古代书画的征集困难并不是拍卖公司所能决定的。古代书画由于存量少,属于稀缺资源,而希望买进的人群在增多,但其中的大部分精品都已经成为一些终极藏家的囊中之物,极少有再现拍卖市场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代书画的市场比重只能是越来越小,而相应的拍卖公司在这方面的经营规模也就会随之变小,最终造成了成交额的缩小。古代书画板块的征集将会在之后变得越来越难,而这种艰难也变相的说明了我们今天的市场是在进步的,退步的只是拍品而已。”

虽然董国强屡次在公共平台表示了对于春拍征集的不满意,但当春拍真正开始之后,很多人才发现,原本哭喊最凶的北京匡时却今年成为继去年春拍成功运作“过云楼”专场后的又一完美表演。2931件拍品的上拍数量为历年之最,14.1亿元人民币的总成额以及76.6%的总成交率都成功超越了同期的2012年春拍。面对这样不俗的成绩,再联想最初的大到征集苦水,董国强的春拍烟雾弹策略可谓经营的非常成功。当然,今年北京匡时的成功也与并购上海恒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单以上海恒利的强项——近现代书画部分为例,首度开辟的书画夜场——“澄道—中国书画夜场”就为匡时赢得了4个多亿的业绩。这也让原本挣扎于“下滑”与“回暖”之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变得平稳了许多。

“回暖”背后的平稳过渡期

随着越来越多拍卖领域利好消息的传出,原本还被调整阴霾所笼罩的艺术市场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撕开了一道道缺口,而这些缺口的不断出现,也使得国内艺术品拍卖领域开始有了“回暖”的可能。

说到“回暖”,最初的迹象依旧来自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保利香港春拍虽然较之同一时段的香港苏富比以及中国嘉德(香港)在开拍时间上稍有落后,但全场6.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却依然为内地拍卖公司赴港拍卖创作了新的成交纪录。这其中,首度以独立专场形式出现于香港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更是取得了1.8亿港元的不俗成绩。同时,在这一专场当中,一共出现了4件千万级成交的拍品,分别为傅抱石作品《风雨归舟》1725万港元、徐悲鸿作品《奔马》1265万港元、李可染作品《林区放筏》1058万港元以及徐悲鸿作品《双喜图》1046.5万港元。除近现代水墨专场外,同样是首度出现在保利香港拍卖中的“古代书画”专场取得了9118万港元成绩,其中,仇英作品《春江图》以1380万港元拔得头筹。

如果说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会让整个春拍的“回暖”气氛初露端倪的话,那么,做为本季春拍第二阶段揭幕战的香港佳士得则可谓是让今年的春拍“回暖”变得名正言顺了许多。为期5天的香港佳士得共为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奉上了3000余件拍品,涵盖了中国书画、瓷器及工艺品、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洋酒、珠宝、钟表等6个类别,最终的总成交额高达32亿港元。这样的成绩虽然算不上近些年香港拍卖市场的最好成绩,但相比起同城死敌香港苏富比的21.8亿港元显然已经超出了很多。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当中,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共录得7.5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这一成绩的出现,虽然还不足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2012年沉沦之后再度腾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拍卖会之后,文玩,中国当代艺术的复苏已然到来。只不过,这一复苏地依旧在香港而非内地。

促成香港佳士得今春优异表现的不只源于亚洲当代艺术的复苏,中国书画作为国内艺术品拍卖领域的第一重镇依旧是目前众多拍卖门类当中的主导者。据数据显示,本季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分共取得了10.1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则依旧高达90%以上。

两翼齐飞对战一条腿走路

相比于香港拍卖市场的当代与书画两翼齐飞,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则多少显得有点一条腿走路的意思。

不管是打着成立20周年庆典旗号的中国嘉德还是占据今春内地总成交额榜首的北京保利,亦或是完成并购顺利升至内地拍卖行业第三名的北京匡时,一条腿的前进模式都已让她们吃足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