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和国际拍卖行不许流拍品返场

文、图 >

在12月1日刚刚结束的苏富比北京艺术周中,私下洽购成为关键词――三场私下洽购展作品价值逾13亿元。事实上,此前,已经有关于私下洽购的重磅消息,5.5亿元成交的“天价瓶”因无人付款而被以5折的价格以私下洽购方式交易。业内人士认为,私下洽购业务的门槛很高,在内地仍难普及。

私下洽购近年有风头逼近场上竞价的迹象。据佳士得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其全球私下洽购成交额达4.652亿英镑(7.1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连续3年创下了佳士得及艺术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的上半年度私下洽购成交总额。而苏富比的涨幅也与佳士得相近。据有关媒体报道,曾拍出5.5亿元的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因买家没有付款,今年初由英国邦翰斯拍卖行通过私下洽购方式完成交易,确切价格未公开,但有知情人透露,成交价应在2000万至2500万英镑之间。

在中国,最著名的私下洽购案例是2011年香港苏富比的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拍卖前的估价为1.8亿港元,但卖家非常强势,要求买家35天必须付款,于是拍卖行临时要求没有交易记录的买家需要提供800万港元的保证金。“很多买家当天是冲着这件东西去的,但是临时交不上800万港元的保证金,所以最终导致这件东西在场上流标了。”瓷器行家陈连勇当时也在现场,“实际上很多人都想买下这件东西,所以拍卖会后立即跟拍卖行洽购,最终以高于估价的2亿港元成交。”

私下洽购的价格高于拍卖估价?这种情况是内地买家认为不可思议的。在内地拍卖会上,往往有一些买家以流标为捡漏机会:“场上无人应价,场下就可以向拍卖行压低价格了,卖家如果真的有心卖货,往往会答应。”而与此不同的是,至纯天珠,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香港地区的大拍卖行中,拍卖行人员在洽谈时通常不是问卖家可以便宜多少出手,而是问买家能出多少钱。“比如他们收到3个买家的购买要求,就会以价格最高一个为标准征求卖家同意。”陈连勇说,这种私下洽谈价高于场上估价并不是特例。

专家观点

好东西不用怕流标

有市场人士针对国内外的私下洽购案例评论称,内地拍卖行即便在拍品流拍后依然希望将其返场重拍,而不是让买家私下交易,相反,中国香港和国际拍卖行不许流拍品返场,鼓励场下交易。

北京华辰总经理甘学军对这个观点不太认可:“私下洽购是国际上的拍卖机构为客户综合服务的一个方式,有的买家不希望东西公开,有的卖家习惯在地下私下洽购。还有的卖家认为自己藏品的市场趋势不太明显,以洽购作为一种试探。”他认为,即使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不能成交,回头再拍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苏先生是拍卖市场的常客,有一次,他发现自己没空参加的某场拍卖会上有一件流标的书画很“心水”,于是致电拍卖行了解情况,拍卖行工作人员告知他,这件拍品已被卖家收回,但是卖家不太愿意以私下洽购的方式成交,建议他可以关注之后该拍卖行的拍卖,因为根据他们的了解,卖家很有可能再送拍。果然,在下一场拍卖会中,苏先生见到了这件拍品,而且估价比前一次还低了1/4。

“我一直主张无论采取什么交易方式,拍品的质量才是关键。”在陈连勇看来,只要是好东西,流标了也肯定有人私下洽购,而如果东西质量一般,价格又不合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难以成交。

私下洽购VS拍卖 谁更划算

“虽然拍卖的成本更高,有展览、印刷图录、宣传等方面的支出,但对于拍卖行来说,他们还是更愿意采取拍卖会的方式,因为拍卖方式有比较大的可能创造更高的价格,至纯天珠,而且也是更好的宣传手段。”陈连勇说,尤其是国外的拍卖行如果对东西有100%的把握,还是会选择拍卖的方式,如果采用私下洽购,有可能因为拍卖行对市场没有明确的把握。他认为,这次苏富比在北京推出西方艺术品的私下洽购,有可能是因为对在内地进行拍卖的结果没有什么把握。“选择拍卖还是私下洽购,应该是不同艺术品在不同区域的不同销售手段”。

业内人士认为,私下洽购目前在内地市场很难普及,更不用说“风行”。甘学军说,一般的拍卖行无法进行该业务,主要是因为他们掌握不了那么多的市场资源,精力上很难顾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对于买家来说,到底是拍卖划算,还是私下洽购划算?藏家黄先生认为,拍卖有一定的偶然性,贵州文玩,比如价格可能远高于预期,也可能出乎意料地在市场上“捡漏”,买家一定要对拍品本身的价值有清晰认识。至于私下洽购方式,他认为毕竟是新事物,也可以尝试,但是要建立在了解机构背景和私下洽购流程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