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拍卖异军突起:小文玩大乾坤

2.07亿港元的笔洗、1.61亿元的圆玺、5520万元的紫檀笔筒、4945万元的水丞、4089万元的田黄纸镇、2082万港元的紫檀文具盒……

这些耸人听闻的天价数字,不是传统中国书画,不是古代瓷器,不是玉器,而是由常常被归类于“工艺品杂项”中的文房小件创造的。随着拍卖市场的日趋成熟,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藏家和业界人士参与和关注,原本默默无闻的文房市场,自2008年开始,也日渐火热,不断有文房拍品冲破百万大关、千万大关,最终进入亿元时代。本文即根据近十年来文房清供的拍卖纪录和专场表现,对文房拍卖市场做的梳理与总结。

文房专场逐年递增

提起文房,多数人都会将其等同于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实际上,文房器具种类繁多、材质多样、情趣各异,列举起来蔚为壮观。因此,除了最为人所知的文房四宝之外,古代文人案头所需一切工具都被统称为“文房清供”“文玩”。文房清供品类的丰富,使它在近几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显现出勃勃生机,这从拍卖专场的增加可见一斑。

在雅昌艺术网拍卖频道,以“文房”为关键字搜索出来的拍卖专场,共有253场。其中,2003年以前,仅有6场。而2013年(截止至9月22日)就有25个专场。近十年间,文房拍卖专场呈几何倍数增长,为市场带来大量精品文玩,也搅热了原本清寂的文房市场。

北京瀚海是国内最早举办文房清供专场的拍卖公司。早在1996年,就举办了一场“中国文房”专场。178件拍品,总成交额68.2万元,成交率83.15%。该场头筹由“清乾隆 御制‘天府永藏’玺墨”摘得,46.2万元的成交价,这在当时紫黄家具也不过百万的市场环境中,算是难得的佳绩了。

1996年~2005年,文房专场在拍场极为少见,每年不过一二场,文房用品大多被归类于“工艺品杂项”当中。

2006年6月3日,中国嘉德与台湾古董商、收藏家黄玄龙先生合作,联手推出“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该场专拍取得了成交额3590.07万元、成交率84.48%的佳绩,开启了文房拍卖的新时代,多件拍品刷新了世界纪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2009年开始,文房专场开始大幅度增加,创造了第一个高峰。由此前的每年不足十场,增加到35场。这时期,也是国内拍卖市场逐渐走向繁荣的阶段,各个门类都不断拍出纪录,此前不受市场关注的文房小件,也渐露头角,透出勃勃生机。

2011年,文房专场达到了新的一个高峰,专场共有58场,总成交额逾10亿元,文房拍卖显示出了巨大的活力。其中,2011年春,中国嘉德的“雅玩清赏——文房工艺品”专场,就拍出了11438.245万元的佳绩。同年秋,同个拍卖公司的同名专场“雅玩清赏——文房工艺品”,总成交额8391.665万元。两个专场的成交率并不高,平均仅有58.12%,但也贡献了近2亿元的惊人数字。

2012年至今,专场数量基本与2011年持平,保持着稳定有序的增长。

文房拍品屡破纪录

小件文房器物里藏有大乾坤,一些稀有性强、来源清晰的文房小器,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上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丝毫不输给大件家具。

屡破纪录的笔洗:2012年春,香港苏富比在“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中,一件备受瞩目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槌,以高出估价三倍的价格刷新了宋瓷拍卖世界纪录,这也是至今文房类拍品的最高纪录。

史上最贵的玉玺:2011年秋,北京保利秋拍,一件“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世界纪录。

史上最贵的笔:2012年春,中国嘉德“翦淞阁 文房宝玩”专场中,一件“明 万历御制 龙凤金漆笔”,以448.5万元成交,成为史上最贵的笔。

史上最贵的砚:2010年春,北京保利的5周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 ‘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高价成交,成为史上最贵的砚。

史上最贵的纸镇:2006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在秋拍中推出的“明十七世纪 田黄石雕瑞狮纸镇”,以4082.28万元成交,创下了田黄石雕的世界拍卖纪录。这件田黄纸镇出于17世纪福建省漳浦县雕刻大师杨玉璇之手,是杨玉璇“玉璇”款的狮形纸镇中最大的一件作品,重量超过200克,石质温润细腻、雕刻玲珑细致,可谓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史上最贵的笔筒:2012年5月12日,中国嘉德“翦淞阁 文房宝玩”专场中,一件来自王世襄旧藏的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高价成交,打破笔筒类世界纪录,价格是同季春拍的两件最高价家具的总和,引得业内一片哗然。

帝王御用文房最受关注

在近年的文房拍卖中,破纪录的重要拍品,多与“御用”有关。如前文列举的“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明 万历御制 龙凤金漆笔”、“清乾隆 ‘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等,均为明清帝王御用的文房用器。在拍卖市场中,“御用”二字也始终是拍场的通行证,但凡来源清晰的御用器物,几乎都能赢得藏家的青睐。

除前文列举的几件破纪录的重要拍品外,拍卖纪录中的几件成交过亿元的文房器物,背后也总能找到“御用”或“御制”字样,如成交价1.2946亿港元的“清雍正 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一对)”、成交价1.3664亿元的“北宋 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等。这与宫廷御制器物的传承、人文、材质、工艺,以及收藏市场对宫廷的崇拜追捧有关。

市场应回归人文价值

除了价格昂贵的御用文房,一些文房艺术品的价格被藏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仍属于价值洼地。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认为:“文房类艺术品是‘小中见大’的,‘小’是价格上的小,‘大’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上的大。文人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房又是最能体现文人精神的。文房与生活息息相关,至纯天珠,与生活相关的艺术永远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他认为,与传统的收藏热点如书画、瓷器相比,文房收藏的基础更广、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