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生自八十年代进入古董行业

引语:在媒体和舆论习惯性的关注超级拍卖行时,业内人士却在一如既往的奔波在一些特色中小拍卖行上,并且总是能在这些场子上买到好东西。近两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低估和调整期,这些特色拍卖公司开始慢慢的浮出水面,如东正拍卖和古天一拍卖,随之来的还有一些新的特色拍卖行的成立,究竟是何人在背后管理这些拍卖行?其实这早已经成为业内的熟人了,他们是和艺术品市场紧密相连的一批人,而且多数是著名的收藏家和经纪人,对于他们来讲,本应该是安心的做着自己的收藏,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从一个收藏家者经纪人的身份转变成拍卖行老板,在这些人中间都存在一些类似的因素,如艺术品市场自动调整的结果等。

北京东正拍卖董事长郑建生

对于行家进入拍卖行,北京东正拍卖郑建生可谓是圈内都知晓的,并且在短短的两年的时间里,依靠瓷器早想这一单一板块就撑起东正拍卖在业内的口碑,从行家到拍卖大佬的转变,郑建生的这条道路是一条相对比较平稳的。但是在这一领域,也是另外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尤其是在2010年左右,中国艺术品市场遭遇了大资本的注入,越来越多的行家被抽离出拍卖行,文玩,慢慢在被“边缘化”,和普通的收藏者相比,这些人有着庞大的关系网络,并且常年在艺术品市场的一线打拼,对于大资本逐步的进入,他们似乎都选择了“转行”,开始介入到拍卖行经营中。这也正是为什么2011年左右,贵州文玩,在艺术品市场调整期间,还有如此多的拍卖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郑建生的转型之路

“都在做拍卖,但我们要寻找自己的空间。”这句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所有拍卖行的心声。伴随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大陆的拍卖行像雨后春笋似的遍地开花。表面风光的背后,每一个拍卖人都在感叹,“其实拍卖真不好做!”大一点的拍卖行,仰仗自身品牌和信誉度加之正值市场旺季,辛苦点,倒也不会担心生存问题。但是如今的竞争,不进则退,各大拍卖行抢摊各地市场,开发资源,就连拍卖档期也越排越密。中间段的拍卖行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因为他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很多藏家不放心他们的品牌及信誉,重器自然就难以征集。但他们也不愿意过于放低身段去征集一些质量不足以上拍的艺术品。无形中,自然是加大了生存难度。

这样的问题对于东正拍卖的郑建生来讲,似乎并不是特别难的问题,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张巨大的藏家关系网络,对于这样一个在收藏界二十余年的资深藏家而言,他进入拍卖公司工作,对于一向经营瓷器杂项的拍卖公司来讲,应该是个不小的冲击。郑健生自八十年代进入古董行业,多年来一直致力经营明清官窑,在业内口碑极佳,1994年已经成为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行家,并被业内人士称为“郑哥”。 和香港苏富比等拍卖公司关系密切,2005年的时候正式进军到拍卖行业,应该说是行家进入拍卖行业工作的一个较早的案例。

东正拍卖成立于2004年,2011年由于资深行家郑健生的加入而重组。东正拍卖以“正”字为企业标识,这也是吸引郑健生加入的原因之一,“我进入东正拍卖,也是因为喜欢其中的‘正’字,我认为做拍卖要走正路。” 由于入行时间早,郑健生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在拍卖征集中得到很多业内行家们的支持,但是经营一家出色的拍卖公司,具有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人脉资源固然至关重要,但是拍卖公司的口碑以及买卖双方的信赖更加重要。作为东正拍卖的当家人,文玩,郑健生将其主营项目定为明清瓷器杂项,并坚持走专业的精品路线。“因为对书画市场不够熟悉,因此还是决定做自己擅长的,有特色的瓷杂拍卖,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二三十年来,我一直都是做官窑、瓷杂中比较精品的东西。东正选择瓷杂当成主营项目,不仅把握性大,也能有效地为买家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