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四僧”书画作品辉映南京经典2013秋拍

南京经典秋拍,推出了十四大书画、古玩专场,书画专场中“四王”、“四僧”辉映迭出。

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活动于江南地区,以摹古见长的四位山水画家,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王”的山水画主要承习董其昌的衣钵,师承元人一体,大多以黄公望为宗师,画法主张师古,笔笔讲求来历、出处,山水画趋于传统,至纯天珠,法度严谨,底蕴深厚,甚得元人三昧,因而深受皇家的青睐,被奉为绘画的“正宗”,而影响甚大,他们的画格几乎统治整个清代乃至民国。

从艺术上讲,如果将“四王”细分,又可分两类:王时敏和王原祁祖孙更注意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被称为“娄东派”。王鉴、王翚的画路较宽,力图集古人之大成,他们不局限于董其昌的天地中,在吸取传统的同时,注意取法自然,作品在摹古中求变化,尤其是王翚侧重笔墨美,被称为“虞山派”的代表人物。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王翚祖上四代都善画,幼时承家学,后从师王鉴,又经其引见,向王时敏求教,故王翚有机会遍摹两家作品。此后曾得康熙赏识,赠“山水清晖”四字加以褒奖,又得以遍观内府所藏历代名迹,因此画艺大进,奉诏作《康熙南巡图》,场面浩大,内容丰富,笔墨多样,为少见之宏篇巨制。

此幅》《草堂话旧图》(132×44cm),“壬戌春正,子秀大侄自赤岸来耕烟草堂,纵饮快谈,留连数晨夕,追忆先人往事,觉四十余年情景宛如昨日,我两人感慨今昔,临别黯然,篝灯写此以赠,叔翚。”翠林疏竹,春郊平野,临石流水,数间茅屋掩映其间;堂前左右各三株古树,历尽寒冬,饱含绽放之姿,劲挺屹立,溪畔泉石,侧锋皴擦,信笔疾扫;草堂之后翠竹苍松,应了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居之境,高士形象跃然纸上,气息生动,古韵盎然。


(二)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又是博古通今的古玩、字画收藏家。

此作曾经吴门绘画大家吴伯滔、吴待秋、吴养木祖孙三代收藏;并有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潘仕成(1804—1873)“德畭心赏”收藏印章,,潘仕成,字德畲、德舆,先祖以盐商起家,他继承家业后继续经营盐务,以至洋务,成为广州十三行的巨商。潘仕成一生主要在广州度过,他既经商又从政,既好古也学洋,既是慷慨的慈善家,又是博古通今的古玩、字画收藏家。他主持修建的私人别墅——海山仙馆,成为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他在海山仙馆内收藏了大量古玩文物,其所藏金石、古帖、古籍、古画,有“粤东第一”之称。此幅王石谷作品流传有序,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四王”代表作,当珍藏之。

“四王”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捍卫者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集大成者,他们的绘画作品蕴含着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和精湛高深的传统笔墨艺术的造诣。王翚是“四王”中技法最为全面、艺术造诣最高的,此幅当为藏家珍视。

贵州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