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3当代艺术进行时

临近年底,各大拍卖行的秋拍进入尾声。就2013年整体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可谓是大丰收,不仅传统艺术拍卖市场表现稳健,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收藏种类。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要数当代艺术市场,与2012年的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跌势相比,2013年绝对是当代艺术拍场的抬头年。从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创造亚洲拍卖纪录到各大企业基金投资当代艺术。种种回暖现象不仅给藏家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更为2014当代艺术市场回升埋下伏笔。

观察

亿元拍品带动市场回暖

在今年“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会上,文玩,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7000万港元起拍,最后以1.6亿港元落槌,加佣金为1.8亿港元,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纪录,也成为亚洲最贵当代艺术品。过亿拍品的诞生,部分业界专家也给出“市场回暖”的一致看法。虽不能说亿元拍品出现就代表市场已经全面回暖,但是有亿元拍品是观察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当代艺术市场的回暖现象绝非偶然,过亿拍品也并非只是市场“泡沫”。就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而论,中国当代艺术诞生30年,曾梵志是为数不多的一如既往坚持创作并不断推陈出新的艺术家之一,而《最后的晚餐》又是其最受东西方艺术市场和藏家认可的“面具”系列中最大的一幅。尤其是曾梵志在2011年签约国际画廊巨头高古轩之后,先后在香港和伦敦的高古轩画廊分部举办个展,而今年10月,巴黎当代艺术博物馆更是为其在法国举办了首个个人作品回顾展,这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曾梵志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无形中为他贴上了一张“保值”的标签。之后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曾梵志的《协和医院系列之三》三联画拍出逾1亿港元,成为其《最后的晚餐》后又一破亿港元作品。当代艺术市场在一片喝彩声中一路看涨。

资本

艺术品基金介入当代艺术市场底气足

市场复苏背后,将艺术品“金融化”的艺术品基金成为一大推手。艺术品基金、信托大量涌现,以最低3至5万元的投资门槛普通投资者开放。艺术品市场买家呈现机构化、平民化,增加行情大起大落的风险。作为浙江首个以当代艺术投资收藏机构的天仁合艺·艺术中心于今年4月启动了“鼎鑫5号”信托基金作为只投资当代艺术的艺术基金。在这样的基金支持下在6月份北京保利春拍天人合艺专场中总成交额2630万元,成交率达到94.12%,比市场预估成交价格1311万元高出100%多。其中徐震的《光源-大宫女》以270万元落槌价拔得头筹。

著名策展人沈其斌先生(天人合艺艺术顾问)说:“这次拍卖专场是一次探索和尝试,希望中国主流资本能及时跟上,只有中国主流资本来支撑,中国当代艺术才有希望,至纯天珠,才能够在全球新的格局中建立我们的话语权,从而来引领世界。”

与此同时,新晋藏家的加入也为当代艺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藏家何军对quo;投资当代艺术关键点在于,当代艺术家大多在世。这就减少了赝品的几率。另外一般传统艺术起价较高,升值空间有限;而当代艺术升值潜力大!”

转向

装置艺术可能成为当代艺术收藏的新热点

面临日趋好转的当代艺术市场,买家重新入市。大家依然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买什么”?这里,市场结构的变化似乎比市场整体复苏更关键。让我们回想去年10月中国当代艺术遭遇的“黑色星期天”,当时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流拍率达27%,很多带有显著中国当代艺术符号的作品无人问津。而目前的当代艺术市场中架上的绘画作品还是占有主要份额。这就造成市场机构的单一性。

从学术方面来看,回顾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发展史,装置艺术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写入教科书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经典作品,如徐冰的《天书》、肖鲁的《对话》。这些作品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而且是中国当代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

从西方的市场拍卖经验来看,至纯天珠,装置艺术不仅是西方艺术市场主流的收藏和投资品种,而且投资报酬率其实并不低。例如达明安·赫斯特著名的鲨鱼装置《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就在2005年以1200万美元成交,《为了上帝之爱》则以1亿美元被一家投资集团收藏,这说明装置艺术并非不能拍出高价,只是因为装置作品体量大,不易保存,国内尚未形成收藏装置艺术的习惯。近两年,由于国内藏家的个人收藏逐渐形成体系,很多藏家成立个人美术馆,具备了收藏装置艺术的条件,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一些企业和机构出于公共空间的需要也开始收藏装置作品。而且藏家开始意识到,装置艺术并不像印象中那样哗众取宠者难以理解,装置艺术使用的形式、材料,其实更反映社会发展,更贴近时代脉动和大众生活。

展望

2014当代艺术市场走向

纵观中国当代艺术史,载入史册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皆因其独树一帜的学术见解。随着国内藏家对艺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学术引导收藏的风气日益浓重。同时,国内的拍卖公司也在以不断梳理美术史线索作为拍卖导向,学术建树成为衡量一个艺术家及作品市场价值的重要杠杆。

从新晋藏家的群体年龄比例来看,80后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而这一部分人群很有可能成为日后当代艺术收藏的主力军。所以青年一代艺术家凭借其价格优势以及市场和收藏趣味的众多选择性,正日益的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板块调整中的重要部分。从先前市场火热的“卡通一代”到贾蔼力作品刮起的“现实”风,尤其是出生在1975年之后的艺术家身上,他们在艺术品市场是风头日盛,甚至大有超越F4的趋势。在价位比较高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越来越表现出成熟的风格,而5万元以内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则是以其超高的性价比吸引着新进场的买家。

对于开春即将迎来的2014年当代艺术品拍卖,艺术批评家、艺术国际网站总编、策展人吴鸿认为:“目前当代艺术品的价格还是真实的,很多新的年轻艺术家也有很大发展潜力。相信在2014年,当代艺术品拍卖中炒作的痕迹会渐渐消失,卖家更为专业,买家更加理性,预示着当代艺术品市场成熟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