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就明显跟着涨了起来

近期,在香港秋拍上产生的4件过亿藏品让媒体疯狂了不少日子。与曾梵志一个多亿的“吃西瓜”作品相比,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个多亿的成交价格似乎还算合理。北京翰海佛教艺术部主管一西平措在拍卖后表示,此佛像高价成交预示着第二轮佛教艺术品高峰期的到来。相对于拍卖市场而言,一级市场中的佛教古董商们早在今年春季就已感知到此次上涨浪潮的来临。然而奇怪的是,他们对此却是叫苦连连。佛像高涨的热度一级市场带来了什么危机?对于藏家来说,此次上涨意味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新藏家在这个时机选择入手是否合适?该如何入手?

清康熙 释迦牟尼坐像 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拍品 成交价:989万元人民币

佛像古董商抱怨:拿货难、利润低

在北京古玩城的一家店里,两位从河北过来的古董商在帮他们的客户挑选东西,“就要佛像,已经给他发过去几张照片了,都还没有太满意的。”他俩在一件清代鎏金佛像前驻足很久,“哥们,现在这个多少钱?”

“180万。”店主说。

“上个月不是讲好的150个数吗?怎么涨这么快!”

“这个品相多好啊,我现在都拿不到这么好的货,没有合适的价格我就自己收着了,过一段肯定更贵。”店主也没有顾及他们是老客户的情面。

这两位古董商边抱怨价格边让店主再拿几尊稍微便宜点的佛像看看,“先把这个几十万的拿给老板看,那个贵的再考虑下吧。”

一尊高30厘米的佛像一个月涨了30万?这会不会太猛了点?

“不是黑心,现在的货是越来越难拿到手了。”面对记者的疑问,在北京古玩城开店的商户李文龙对记者抱怨说,“这次去香港,我们三个人只买了一件小佛像。”原来,前几日李文龙等三个人去香港看秋拍预展,精挑万选了几件看起来不是那么有竞争力的佛像,“看上了三尊佛,两件没有买到。一件是在香港保利估价20万港币的辽代佛像,30公分,在举到300万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被别人抢走了。那尊佛像是台湾一位藏家的旧藏,而且还被火烧了。另外那个是底下展会上的一尊佛像,200万美金,也没有搞定。”李文龙坦言,现在佛像的整体行情虽然在涨价,但古董商的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好的佛像也越来越少。“以前10万拿回来,卖个40、50万很正常,现在从外面买回来就50万了,国内才能卖到60万。前些日子在日本一共参加了5场拍卖,很多都是假货,还算是运气好,能够挑出了这两件。”他边从箱子里往外搬佛像边嘟囔:“这一件的底座都是后加的,也不完美”。

拍卖引热一级市场

“15年前,地摊上都可以买到明清时期的真货,而且是鎏金佛。那时候算是批发,不分好坏,按尺寸分出几个价位来卖,15厘米的一个多少钱,20厘米的一个多少钱,有的摊位是1000块钱一个随便选。”佛像爱好者国一男对记者回忆说,“市场成熟之后,商家、藏家就渐渐地区分出优质与劣质来,选好了的现在能卖上百万,选不好差距就大多了。随着市场的成熟,精品与普通货的价格差距也越来越大”。

这次的价格上涨,其实在一级市场早有显现。“拍卖上的热度会带动起一级市场,能够上拍卖的都是些精品,但是一些普通品相的佛像价格也依然在升值。”李文龙坦言一级市场与拍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拍卖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一级市场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在古玩城的一家商铺,一位老客户在仔细挑选古佛像。他对记者坦言,“我收藏佛像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开始就是买几个玩玩,没买过价格特别贵的。”在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中看到了佛像的上涨空间,他才敢把大的资金投入进来。这位顾客从去年开始关注拍卖上的东西,在北京翰海入手了几件精美佛像作为投资。国一男坦言这两年考虑投资的佛像藏家越来越多:“这次算是佛像上涨的二次高峰,6、7年前起来过一次,但是在一级市场上没有什么变化。这次对一级市场上的价格影响很明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个价格就起动了,今年上半年就明显跟着涨了起来,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也在带动一些佛教用具的价格上涨。”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改变,随着对宗教信仰有着越来越深的认知度,国一男认为这个板块肯定有更大的升值空间。“天珠都涨到天价了,铜镜也有着100倍的增长速度,从一级市场的稳定交易就可以分析佛像少见炒作和泡沫,明年肯定还会涨,因为这个板块涨的幅度相对别的板块还是很低的。”

但是,对于藏家和投资者而言,这种热门板块也不可盲目购买,“佛像里面的知识含量太大了,我学明清佛要两到三年,学高古佛像又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也只能说是简单了解而已,仔细辨别一些佛像的产地和年代还是会有困难。尤其是在一级市场,看真假、新老都是经验问题,最好行家带着去。”佛像业内人士建议新入手者可以去一些口碑好的拍卖公司,“拍卖公司这两年都在引进一些行家进入,这些人之前都是做生意的,都是拿自己的钱来拼杀过市场的,眼力不错”。

怎样才能捡到漏

“捡漏?”国一男挠着头说,现在能正常价位买到合适的佛像就不错了。他解释说:“捡漏都是相对的。你对这个行业越来越熟悉,能从别的藏家手里买到相对合适价位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捡漏了。”他介绍说几年前自己捡过漏,也被别人捡到过漏,“2009年,我在大理买过一尊汉白玉佛像,30、40厘米高,清代的,小乘风格,当时花了3000块钱。”他很快就在别的城市转手卖了16万元。不过他也承认之前的捡漏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在逐渐地完善,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一盘棋了,信息交流无误,什么东西值多少钱已经非常透明。另外,地方上老的东西也就那些,早就被买的差不多了。”

再回忆起被别人捡漏的那件事情,国一男已经非常释然了:“你还能老占便宜吗?吃点亏不是坏事情。”国一男在2010年花3万多买到了一尊佛像,“满鎏金的,没有特别的脱落,只赚了几千块钱就卖掉了,如果留到现在怎么也得几十万,当时买的人就嘱咐我别透露出去是什么价格卖掉的。”他笑着解释说,当时不像现在的价值定位那么准确,买和卖没有那么多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