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油画行情趋稳 当代艺术调整依旧

“皇帝新装的游戏将会不断上演,无处不在,只要存在腐败荒谬的投机市场。”

2013年《读库》末期,周翠以德国假画高手沃尔夫冈·贝特拉奇伪造假画的传奇为案例,介绍了德国艺术市场上的种种艺术品造假案例,这篇《伪造的天分》写得生动引人,文末这句话对于理解中国当下的艺术市场也有参照价值。

“一位年轻的晋商,某日在朋友引荐下在唐园雅聚,酒过三巡突然对墙上我的那些‘情人’们大感艳羡,一番酒肉来往竟变身为一位艺术的疯狂钟爱者,一年间已投入九位数之巨的银子。”据报道,这位年轻的晋商,去年12月1日在苏富比北京拍卖会,花费8968万元竞得无极1958年作《抽象》,这是拍卖史上最贵的一幅无极画作,最早由巴黎Charpentier画廊展览售出,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这位晋商同日还在北京保利拍场以2875万元拍到方力钧《1997.1》。这一案例被媒体争相报道,俨然成了当代艺术市场的救命稻草。

就在这两幅画成交前两周,11月16日,靳尚谊1983年创作的《塔吉克新娘》,在中国嘉德拍得8510万元。《塔吉克新娘》为双胞胎画,“二者只在女子佩戴的项链细节上有细微差别。二者中创作较早的一幅中,女子佩戴的项链上嵌三排珠子,完成后不久便参加了当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且广受好评,于同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第二幅随后创作,亦完成于1983年,项链则嵌有四排珠子。”第二幅1984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现代中国洋画家展”中展出,展览由吴冠中策划,被日本藏家珍藏,至纯天珠,也就是中国嘉德拍卖这件。

艺术创作中,双胞作品常见,特别是摄影、版画、雕塑等形式特别的作品。但对中国书法、绘画、油画等而言,双胞画的价值不能一概而论。个人认为,艺术家创作,抄袭自己也是抄袭,尤其是抄袭自己的成名作者代表作。

曾梵志画作去年秋季是香港拍场热点。10月5日,曾梵志2001年作《最后的晚餐》在苏富比拍至18044万港币。11月23日,曾梵志1992年作《协和医院系列之三》在佳士得拍至11324万港币。前者是去年最贵的中国油画,但丝毫没让我产生与画家同为中国人的一种自豪感,看到这两张画的图片时,更深的是一种自悲和后悔——自悲自己如今的平民生活,当初完全是有机会去通过学画改变,就是再不济也能增加点艺术修养,而现如今竟然看不懂这类如此值大钱的画;悔不当初,自己轻易放弃了绘画,轻易放弃了或许可以自己绘就的美好钱景。

也许是我无知,我至今仍然固执地认为,文玩,就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经济水平、艺术消费能力而言,中国油画或者当代艺术价不符实。请注意,是价不符实,不涉及评价艺术家能力、艺术水平、艺术成就,不涉及评价其对中国艺术史或者人类文明的推动和影响。就像中国当下的房价,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即便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也至今仍然固执地认为,20世纪的一百年里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动乱,先不说艺术的传承、教育以及普及,即便大众文化的普及都相当缓慢。艺术市场的发展取决于艺术消费大众化的进程,艺术品消费是文化消费之一,制约于经济、文化发展等因素。换句话说,相较房产等刚性需求的消费,文化消费中的艺术品事实上并非刚需,再加上所谓“年轻的晋商”这类投资者的加入,当前艺术市场上投资味道浓郁,行情受经济大势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这也许就是缘何雅昌艺术网的统计中,去年秋季“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的成交率为57%,低于春拍的64%”的根源。尽管如今拍场上的数据可信度大打折扣(主要是有些公司假拍、拍假、涉嫌炒作等原因),但公开的数据是了解市场表象的唯一依据,我们也只能姑且信之。

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显示,单就油画与当代艺术而言,去年秋拍在“春拍的基础上有所回升,市场规模扩大”。所谓的扩大,指的是“本季度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实现了上拍量和成交量大幅增加,上拍11430件,同去年(2012年)秋拍增加了3323件,成交6567件,同比增加2324件;成交总额与上拍量、成交量呈现正比增涨趋势,为36.53亿元人民币,同比2012年秋拍增加12.13亿元,涨幅达49.71%。”

有喜有忧。喜的是表面行情不错,32件油画及当代艺术作品入闱秋季前100名,较去年春拍增加了18件;忧的是,32件中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就擒获22件,北京苏富比两件,香港保利一件,台北罗芙奥一件,北京市场仅有六件,内地市场在此项目的拍卖上远逊香港。

如果按照常规的分类方式,早期油画的单价仍然整体较高,32件中达到了19件,当代艺术仅九件,写实画作四件。数量的分布可以看出市场的认可度及潜力大小,潜力需要时间去梳理、挖掘以及等待时机,认可度则是一个学术价值、市场价值双重认定的程度。早期油画历经时间考验,少数油画家的艺术风格、范式已经得到了学术上的肯定,甚至在美术史占有一席之地,在学术指引下的市场也就平稳自然。当代艺术、写实油画还需要严谨的学术考察、经历市场的大浪淘沙。虽说学术上肯定的艺术品不见得市场就接受,但市场上卖得好的作品若无一定的学术成就,恐怕也行不稳、走不远。

量少价高的早期油画行情趋稳

早期油画的高价品长期盘踞在香港市场,港台市场对20世纪早期油画的收藏、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地尚无艺术市场,香港、台北的收藏者、艺术商人已经潜入内地以低价大量搜罗名家作品,甚至在西方同行尚未关注华人艺术家作品的投资价值时,远走海外到处搜罗那些散落在欧美地区的华人名家作品。

可以说,对中国早期油画的搜集、油画家的研究、展览交易等方方面面,港台艺术商人走在前列,在他们的启发下,内地才逐渐起步。如今作品屡屡创出高价的常玉、赵无极、朱德群、朱沅芷等人就是案例。去年秋拍,早期油画的拍卖行情也主要由他们的作品在推动。19件早期油画入闱秋季前百名,较2012年秋拍增加三件,赵无极占了15件,常玉、朱德群各两件。

市场上流通的赵无极、常玉、朱德群作品多数来自海外市场,内地鲜有收藏。赵无极油画是中国油画市场上数量较多、价格较高的一个特例,去年秋季上拍140件,20件价超千万元,且四件价超5000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无油画家超越这一纪录。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诚轩等公司也开始在内地推广他的作品。

赵无极以抽象油画响誉华人市场,画作入市早,在港台市场有着稳定的行情,即便市场调整动荡时期,价格也非常稳定。赵无极去年4月9日在瑞士沃州逝世后,曾有人指出其画价还会上涨。事实的确如此,赵的辞世,让收藏者对其画作惜售心理加强,价格上升较快,赵无极画价排名前十件中,五件出自去年秋季拍卖,分别是北京苏富比的1958年作《抽象》,香港苏富比的1982年作《15.01.82(三联作)》、1966年作《16.5.66》、1960-1969年作《3.4.60-1.2.69》,香港佳士得的1956年作《北风》。最大亮点莫过于1958年作《抽象》,此画收藏、展览清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此画是内地首件成交的价超5000万元以上的抽象油画,买家也是内地人。今非昔比,回想1999年年初在中国美术馆看赵无极画展时,当时内地不仅艺术市场对其画作的认可度还相当有限,对其艺术成就的了解也仅局限于艺术院校的专业人士。

赵无极 1958年作《抽象》 8968万元 北京苏富比

常玉的《八尾金鱼》

罗中立 1980年作《春蚕》 4940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