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不论在我们企业的经营理念

拍卖会空前火热 几十万的拍品得几百万高价

【从演员王刚到专业收藏家吴建,近几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收藏这块“宝地”。拍卖会的空前火热,拍品的价格一再飙升,收藏热,拍卖热,让所有人把目光都关注在“收藏”、“拍卖会”这些关键词上。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藏品,日渐繁荣的拍卖会,收藏者如何才能“乱花渐欲不迷眼”呢?】

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过去几年一直是大起大落。2011年收缩、2012年沉寂,2013年略有恢复。眼下的春拍也正在热闹的进行中,很多人还是很有期待。今天,我们将继续一起认识几位在收藏界摸爬滚打20多年的人士,看看他们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有着怎样的思考。

从演员到收藏家 王刚讲述别样收藏人生

他是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的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的播讲人。他是观众心目中贪财好色、阿谀奉承的和|。他是大众眼里收藏界去伪存真的代言人。从播讲人到演员,再到主持人,每一次荧屏角色的转变,王刚都带给大家不少惊喜。而舞台下作为藏家的王刚,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王刚十多岁时,有一次跟爸爸逛旧货市场,王刚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件藏品。

王刚:看到一个非常精美的鸟笼子,五块钱。当时一年的,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给压岁钱,能给一块钱,那家里肯定是很富裕的孩子,居然五块钱,爸爸妈妈还同意了,我就特别的感动,我至今还记得那里面有盛水,盛鸟食的罐,鸟食罐是青花的现在起来保不齐还是康熙,最次也可能是光绪的青花,也可能那个罐子比鸟笼子还之前呢。

虽然几年之后,这个鸟笼子因为种种原因丢失了。但对历史的兴趣,对旧东西的情感,却这样在王刚的心里保留了下来。九十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拍卖,曾经深埋于王刚心底的那份情感重新开始滋长。15年前的一天,第一次踏入古玩城的王刚遇到了他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藏品。

王刚:我记得我进去就盘问,我是跟马未都先生一块去的,我们俩也是。有点拿不准,看这个盆子,我说这是康熙的吧。行,马先生也挺高兴,那个老板也是,好眼力老先生,没错,康熙的。我就这样拿着看看,那是第一次自己觉得拿准了,这样特别高兴。而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个康熙晚期的青花山人物纹盘子,纹路细腻、流畅,就是从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康熙民窑的青花盘子,推及青花五彩、粉彩、斗彩、单色釉等等,一个绚丽、斑斓的世界就这样在王刚的眼前变得越来越宽广。

王刚展示他的第一件藏品

王刚:这可以说是我进入,自诩的说稍稍专业化眼光的买的第一件东西,当然在此前也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觉作为一个收藏系统,特别对瓷器而言,这是我的第一件可心的东西,入心的东西,入眼的东西。对我来讲,是瓷器入门的标准起点。非常喜爱它。

《经济半小时》到什么程度?

王刚:有点像自己的初恋,这是永远难忘的,因为它带给了我很多美好的感受。一万六千八买的,现在十六万八也不会卖的,肯定的。    

此后,王刚的收藏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一有时间,他都会到各大拍卖会上去看看,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只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之内,王刚都会一鼓作气,当仁不让。

王刚:拍场上要有激情,要有激情,原来的心理价位已经突破了,可以歇一歇,完了再冲,有的时候必须是,你完全已经坚持不了,已经完全要坚持不了了。这个时候就是他们说这已经水已经到嗉子了,就这了,已经快淹的时候,就这样还要挣扎几下,当终于到手的时候那几份欣喜是很难形容的,旁边几位,恭喜王先生,恭喜恭喜。

收藏一件难得的古代艺术品就是触摸历史,跟古人对话,到手时的欣喜自然难以形容。沉醉其中的王刚因此更不会错过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同样是拍戏最好的春秋两季,每当这个时候,作为演员的王刚,即便身在拍戏现场,也不忘关注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动向。

王刚:于是一到那天,我就先跟导演先打个招呼,我就说导演,不管拍到哪,我得喊一句“停,请你多多谅解。”也可能我正在说,我说皇上您听我说这个事言过了。我说停,张铁林一楞说“怎么回事?”我说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大家。拿起电话来跑到一旮旯就开始竞投了,有的时候成功了,有的时候可能没有成功,我记得有一对乾隆的皇底洋彩的一对碗,没举上来,特别懊恼,然后关上电话回头还惆怅的喊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

王刚说,演戏是谋生的手段,收藏则是他的生活。

王刚:有的人说戏如生命,我还没到那个程度,但是有时候收藏,真的要是有一件可心的艺术品,特别是古代的艺术品,真的是抽你的心一样那种感觉。

有过欣喜,也有过遗憾,一路走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小众收藏快速扩张,王刚也亲眼目睹了在这期间艺术品市场产生的惊人利益和不断涌现的财富神话,但这种疯狂并没有改变王刚收藏艺术品的初衷。

王刚:王晖、王石谷的《杜陵诗意图》,就是这副画。

《经济半小时》拍下来的?

王刚:这是2002年我拍下来的。像这样一幅画,因为这是画芯,在两边分别还有启功先生跟徐邦达先生这两位的题跋,而且是七十年代中期的题跋。徐先生故去前一百周年诞辰的时候,当时咱们国内大牌拍卖公司来做的工作,徐先生有题跋,能不能把它送上拍,他给我开的价格是这副画的十倍,我当初买的。但是我说别,我把这个卖出去了,是的,赚了十倍,甚至十倍以上的钱,对我有什么用呢?

正是对收藏的喜爱,让王刚对收藏市场上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现象深恶痛绝。2007年,对收藏情有独钟的王刚担任总策划和主持的《天下收藏》在北京卫视开播,一把紫金锤,一枝朱砂笔,本着“去伪存真”的原则,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王刚挥起紫金锤将藏宝人带来的假古董砸碎,将假书画毁掉,毫不留情。

王刚:我就想一直找到一个手段跟理念能吻合的,而这个手段,它的视觉包括听觉的冲击力又比较大的,根据我自己的收藏的经验,或者我见到的听到的很多收藏家爱好者的一些教训,都是因为打了眼,几乎个个都是因为打了眼,买了假货,我就觉得在这行里,至今去伪存真是最重要的。

节目开播七年间,被王刚砸碎的古玩赝品近600余件,击碎的是赝品,但传递的是一种去伪存真的信念。

王刚:每次砸那一下,与其说是砸赝品,其实是砸咱们心中的贪念,那个声音,咔,像警钟一样。

这样的声音七年来,在《天下收藏》栏目中一再出现,王刚以这样的方式,时刻警醒着藏友和大众,其实收藏就像探险。每一次出发,都会有不确定和未知的东西摆在眼前。

王刚:想花小钱博大钱,赌博的心态,捡漏的心态最好少有,没有万一,一万次有一万次是陷阱,天上掉的不是馅饼,是陷阱

对于收藏,王刚说他如初恋般喜爱。而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一位藏家则把收藏当成了一种回报相当丰厚的投资。来看看他的故事。

收藏如赌博 猛人吴建用收藏博得人生满堂彩

收藏家 吴建:这个是旧金山我带回来乾隆的一个瓶。一个扁瓶。抱着回来的。包装好了,因为上飞机太大行李不让你带,跟他说因为这个怕打坏了。

他叫吴建,收藏家。在美国从事艺术品经营20年,8年前回到北京从事收藏,并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馆。

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扁瓶

为了手中的这个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扁瓶,六年前,吴建苦苦追寻,颇费了一番周折,才从一位洛杉矶收藏家的手里买了回来。如今,他准备挑合适的机会再卖出去。

收藏家 吴建:我是想把这件东西送拍,送拍我就在考虑给哪家拍卖公司了,应该是封面的那个瓶。很好的,因为它是完整的,非常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