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春拍前言:中国式物尽其用

今年的保利春拍当代设计单元,已经是第五次如当代中国设计风向标一般向中国和世界展现中国原创设计群体的现状与发展动态了。如果说这一季有稍许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策划人宋涛,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浸与修练之后,以设计师的立场,提出了反观与内省:

“我们在近二十年学习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过程中,究竟沉淀下来什么?哪里才是中国当代原创设计应该选择的方向?”

“我们所做的东方设计传统溯源,价值究竟在哪里?什么才是中国当代原创设计应该续接的文化DNA?”

“以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与手段还原中国传统生活的文化意境,真的契合当下中国人的内心渴望?这就是当下中国原创设计最适当的表达吗?”

向大师 Hans Wegner 致敬

今年正好是丹麦设计师Hans Wegner(1914-2007)百年冥诞,凭着“手工艺”(Craftsmanship)与“低限主义”(Minimalism)的木质家具,素有20 世纪最伟大设计师之一的Hans Wegner,曾经迷倒了全世界。为此,丹麦设计博物馆(Denmark DesignMuseum)特别举办的“Just One Good Chair”百年回顾展,呈现了超过150 件Wegner 的木作家具,并搭配相关的设计手稿、照片与模型等,让人走进Wegner 的木工艺哲学。

Wegner 早年受到丹麦商人坐在一张明椅上的肖像画的启发,开始潜心于中国明式家具,他的独到之处在于以温润质朴的木作质地,结合堪称北欧设计DNA 的有机线条,呈现如明式家具般优雅的当代设计。

在今年的在米兰家具展上,全球各大设计品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Wegner 致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丹麦家具工房CarlHansen & Son 与织品品牌Maharam 的合作计划,他们邀请英国时尚设计师Paul Smith,将其擅长也最知名的色彩线条,套入 Wegner 单椅的坐垫样式之中。与Wegner 长期合作的丹麦PP Mobler 工房,也于此时重新推出Wegner 最经典代表作“The Chair”的1949 年原始版本。

在“The Chair”原始版本,对Wegner 作品非常熟悉的人,在看到椅背处加入的藤编设计时,不难浮现疑惑:一生追求简洁设计风格的Wegner,为何加入藤编?不累赘吗?原来,在制作“The Chair”椅背时,当时的木工工艺使榫接处无法呈现完美平滑的Z字型,Wegner 便以藤编缠绕的方式遮掩榫接处。后来,随着榫接工艺的精进,以后的“The Chair”版本自然放弃了藤编的部分。

Hans Wegner 的经典名言是:“一张椅子没有前后之分,不论任何侧面与角度都一样美丽。”(A chair is to have no backside.It should be beautiful from all sides and angles。)很显然,他的设计哲学来自中国明式家具怀真抱素的美学诣趣,但是并没有停留在还原明式家具研精覃奥的工艺,而是独立向前探索出一条符合他所处时代技术水平的蹊径。并且,在机械流水线生产日渐成为时尚的同时,冷静地意识到“重新找回对手作的热爱”的宝贵,使人性回归自然的天然渴求,与更便捷化的经济效率需求,达到适度的平衡。这让他的设计哲学得以在设计进化论中生存下来,也使他的作品在现代设计史中成为不可替代的里程碑。

此次春拍设计环节,精选了Hans Wegner 的经典作品:除了“3-Legged Shell Chair”、“PP52”、“Chinese Bench pp266”外,还有源自于英国温莎椅的“孔雀椅”和体现Wegner 对牛情有独钟的“PP 518”公牛椅等。对于“孔雀椅”,Wegner 在椅背的部分设计扁平背条,以服贴坐者的肩胛骨,并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性。而“PP 518”公牛椅,则从由6 块木片接合而成椅背榫接处,看到极简的几何风格,也能品味到Wegner 贯用的榫接技法的精髓。这款“PP 250”(又称侍从椅)还兼具衣架功能,曾获得丹麦国王费德列克九世(Frederik IX)的极力称赞。而另一把“The Round Chair”曾出现在1960 年,肯尼迪与尼克松竞选美国总统的电视辩论会上,让丹麦设计从此走向国际的舞台。

Hans Wegner 曾说过:“当人们坐上一张椅子,那张椅子才真正被完成。”(A chair is not a chair until someone is sitting in it。)所以,本次拍卖预展为中国观众亲身体验Wegner 的细木工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算帮助百年故人完成一桩心事!

还原中国明式文人书斋

书房是古代知识阶层专用的“工作室”,,一般是一座完整的家庭住宅中的一个单元,它不一定与家庭生活空间完全隔断,但无论其功能还是格调,都与厅堂、卧室区分显著。明朝人管书房也叫书斋,形态与功能各异的书房皆肇始于文士阶层。由于无须兼顾家庭成员世俗生活的需要,独立出来的书房、书馆书斋有力地强化了它与特定的服务对象之间的精神联系,往往成为文士燕闲生活的主要场地。

如中晚明江南私家园林兴盛时期,富裕文士的书房与家庭日常生活的住宅相分离,以独立的小屋或小型园林的形式出现。如张岱特地在自家倾圮老屋的废基上营造一大间书屋,旁有耳室可作卧房,号“梅花书屋”,他自云日夜“坐卧其间,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专为读书游栖之用的园林亦称书馆,寓暂居之意,方便客人留宿、晤谈、娱戏。另有一种地处偏僻的别馆、寺庙中的斋房等也可做文士的书斋,兼具隐修秘居之功能。

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高濂对书斋陈设的美学追求有很高的自觉性。今天,艺术家刘传生在透过高濂对书斋内部陈设物的描述,推想出明代文士书房陈设的大致样貌。并从《高子书斋说》中提取了明人书斋的九大标准:

一、不可太宽敞。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则可以使心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我常想乾隆的书房《三希堂》太小了,原来书房不宜大。)

二、有植物花草。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两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旺盛之后自然青葱郁然。

三、养鱼。旁边放洗砚池一个,更应设一盆池。靠近窗子的地方,养锦鲤五七条,以观其自然的生机与活泼。

四、书桌与文房四宝。书斋中设长桌一张,古砚一方,旧铜水注一只,旧窑笔格一架,斑竹笔筒一个,旧窑笔洗一个,糊斗一个,水中丞一个,铜(或石)镇纸一条。

五、小木床一张。左边放小木床一张,至纯天珠,床下放脚凳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