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真伪阴霾论 《功甫帖》事件影响古书画成交 书画真伪是艺术品市场近年讨论得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

相关业界人士认为造成2014春拍书画频频流拍原因有三:资金短缺和估价高企影响成交 功甫帖事件亦影响到藏家信心。中国书画虽然出现流拍的现象,但仍然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主力军,占据着艺术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结合艺术品拍卖市场来看,今年春拍呈现出意外天价多、精品流拍多、重复上拍多的特点。在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中,都出现了一个现象,估价过千万的明星标的名家精品遭遇滑铁卢。2014年5月,正式进入春拍季。北京翰海、中国嘉德、北京诚轩、北京华辰已经纷纷完成今年的春拍,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为接下来的春季拍卖起了一个好头。参与收藏已近三十年的某收藏家,近日游走于各大春拍拍场,斩获不少,“腰斩五折”出售的作品成了拍卖现场的另类风景线。如2011年近2000万元成交的徐悲鸿作品奔马图《日行千里》,今年却以1200万元在拍场被拿走,张大千的作品也有不少类似情况。更有藏家曾用1亿元买来的作品,今年却只换得4000万元。

私人珍藏由于多出自于资深藏家,并有著名人士旧藏上款,所以备受市场与藏家的青睐。本季倾力打造的四个私人珍藏专场共斩获2.17亿元。“静心居“藏近现代书画专场成交4540.2万元,其中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哈伦?克里夫兰旧藏的徐悲鸿《日行千里》拍得1265万元。“高峰书屋”藏近现代书画作品专场中三十余件作品有出版、名人上款、出版权威,贵州文玩,如期拍得6043万元,成交率高达97%。齐白石喜庆之作《富贵平安》原系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品,殊为难得,文玩,以621万元的成交价成为本专场最高价拍品。吴冠中《窑洞山村》575万元成交;傅抱石《华山纪游》552万元成交。“明净轩”藏近现代书画专场成交4989万元,张大千最重要的山水巨构《携琴访友》471.5万元成交。“至德堂”藏近现代书画作品专场荟萃名家代表题材佳作与创作高峰时期精品,55件拍品百分百成交,总成交额为6148万元。《饲鸡图》是黄胄创作黄金时期的作品,701.5万元成为本场冠军拍品;吴冠中八十年代的精品画作《北武当山》拍得690万元。

除了这种声势浩大的“低价军团”外,春拍古代书画方面更有多幅广受关注的名家名作遭遇流拍。

现象

赵孟頫陈洪绶优质作品遭流拍

据了解,这次元代大家赵孟頫的《致宗元总管札》现身春拍拍场,引起了不少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甚至一度认为这是近20年来难得一见的作品。该作品是赵孟頫39岁(至元二十九年)在济南路总管任上给常熟人季渊写的家信。相关拍卖负责人表示,这种致于实用的书札,没有书写碑牌志传等卷轴作品的精神负担,会显得格外舒展自如,轻重得宜,是功力与才情更畅达的流露。

赵孟頫作品《致宗元总管札》今年春拍时遭遇流拍

而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阎安则表示,赵孟頫的作品在目前的市场上,是属于非常稀缺的一类,而且信札在他的作品里面则更加少有。他认为,“信札体现价值的地方并不仅仅在艺术价值,而是作者的身份,上款人物,也就是写给谁的,然后再看它写的内容与水平。” 他强调,市场看的是(作品)稀缺度。

另外,陈洪绶《四时花鸟》册页(十开)同样备受关注,德粤轩总经理梁伟超认为,陈洪绶这套册页很不错,而且有名人收藏过,来龙去脉都很清晰

那么,两件如此受重视的作品,

为什么会遭受流拍的境遇呢?

1.资金短缺论

2014第一季度后经济依然堪忧

报告分析称,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向下滑行,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而2014年经过第一季度后,经济前景依然堪忧。国内房地产自年初开始,一直持续走低,甚至有行业人士断言,“今年经济形势不亚于2008年金融风暴”。而今次春拍古书画频遭流拍的情况,同样被不少行家认为与经济大环境脱离不开关系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则从经济大环境分析,他认为,由于目前的经济大环境非常差,楼市、股市、制造业都异常萧条。“很多行业都缺钱,以前不少行业的企业老板都有收藏的习惯。但是近年因为经济不景气,没钱再买,甚至不少人为了套现,急于抛售作品。”

2.期望高价论

过高的底价无法得到市场认可

拍卖虽然是一种相对特殊的买卖交易方式,但其始终无法脱离价格与价值的相对对等关系。不少行内人士认为,作品流拍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许在于估价与实际作品的市场认可价值不相符。

阎安认为,过高的底价是它(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流拍的主要原因。但他同时强调,即便是流拍,也不会影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价值。“为什么会有过高的低价?原因就是对市场期望过高。从长远的市场来看,我不认为流拍对市场或者对藏家来说是一件坏事,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不能以流拍来决定它的价值。同样也不以一次成交就来断定它的价值。这次没有成交,谁也不能排除它能以更高价格成交的可能。”

而资深藏家严君云也表示,赵孟頫那件作品主要是价格太高了,如果按照估价,再加点佣金就5000多万元了,到了这样一个价位,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真的没人敢买。

3.真伪阴霾论

《功甫帖》事件影响古书画成交

书画真伪是艺术品市场近年讨论得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无论是鉴定机构鉴定、鉴定家鉴定还是作者本人(当代)鉴定,都莫衷一是。而自去年一直争论至今仍未有最终结果的《功甫帖》真伪之辩事件就像空气中的阴霾一样,始终笼罩着艺术品行业。中国嘉德总裁助理兼书画部总经理郭彤对媒体坦言,市场存量和真伪鉴定一直是古代书画市场的问题所在。经过十几年的拍卖行业发展,古代书画现存精品量少,且鉴定困难。这是市场持续发展的难题。

对此,石金柱也同样表示,自从《功甫帖》真伪之辩事件以后,确实打击了不少收藏家的信心。他说“这涉及到古代书画的一个评判标准问题,以前“全国书画鉴定小组”(谢稚柳任组长,与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等组成七人小组)的专家还在的时候,权威性还比较集中,但是自从他们都逝去以后,几乎所有的鉴定工作都像‘文革’一样,开始翻案了。标准开始模糊。所以,不少买家都选择回避了。”

梁伟超更直言,“《功甫帖》真伪之争”越没有结论,古书画板块成交可能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