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在不断的被放大

导语:2014拍卖在一片“调整”的声音中收尾了,在对于板块的分析中,书画依然承担起主要的市场份额,瓷器杂项部分稀缺的拍品依然受到市场的热捧,油画雕塑板块中,我们无意发出某些艺术家群体的没落的声音,但是整体未见好转的当代油画雕塑部分,年轻艺术家频创个人拍场纪录的情况还是给这个板块带来了一丝暖意。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所发的2014度拍卖报告中,我们试图对青年艺术家进行全方面的数据解析,结合拍卖场中的情况,还原出2014年度青年艺术家的市场状况,从中分析出新的现象和趋势

青年艺术家2009-2014年拍卖市场走势

近年来,青年艺术家作品在市场中的异军突起,占据拍卖市场交易额放量增长的趋势日渐明显,2014年青年艺术家市场走势呈现自2012年以来的连续上升,文玩,在上拍量和成交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成交额达到历史最高,同比2013年增长17.48%。在这样的一组数据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信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但是也正如多数人所担心的一样,在当下市场一片大好的情形之下,是否会带来过度的热潮?

贾蔼力 《疯景1号》 成交价:1180万港币 (约合人民币941.4万元)

“青年艺术家的市场周期太短,且价位不高还不足以看出此板块存在的问题。另外,多数青年艺术家无重要的国际展览和学术成果,这也是藏家出手谨慎的一个考虑。长线看,此板块必然会出现新的市场一线明星,但从市场规律可见,最终进入一线的艺术家,代表着学术与市场的融合,而如果缺乏学术支撑,也可能是昙花一现,这也是新青年板块不稳定的表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对于记者的担忧,市场资深专家李苏桥则是如此认为。

青年艺术家强势进军“拍卖夜场”

随着当代艺术市场进入青黄不接时期,早前由F4为代表的高价作品难以得到藏家的响应,拍卖公司只能依据当下形势进行策略的调整,打出培养消费型市场的牌,在这其中,青年艺术家成了各大拍卖公司关注的新方向,近两年来,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陆续地突破了百万,今年贾蔼力的作品《疯景1号》更是突破千万,可见其增长速度之快,也使得拍卖公司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在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拍卖上,于是,2014年,青年艺术家依旧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竞相占领的一处新高地。

本季,青年艺术家的市场持续升温,热闹之下亦有谨慎思考。香港苏富比夜场中首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随之北京保利更是加大了新青年板块的推广,推出“学院之星”、“雅昌保利新势力”、“新绘画夜场”等专题,在本季度成交良好,“新绘画夜场”共43件拍品,总成交额1481.77万元,实现了100%成交,他们作品的最低估价多在30-50万之间。多位青年艺术家的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贾蔼力《疯景1号》以1180万港元成交,王光乐《水磨石2004.1.1-2004.2.5》以544万元成交。百万以上的拍品比2013年的20件增加了5件,欧阳春《捕鲸船(二)》以161万元成交,挤进2014年秋拍青年艺术家板块的百万行列。

同样的在北京匡时现当代艺术专场所推出的青年艺术家板块中,也创造了多位年轻艺术家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如欧阳春、郝量。学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终会走向一致,好的艺术家会为市场所认可。从2014年的成交总额榜单可见,成交额大幅提升挤进前十名榜单的艺术家:仇晓飞、屠宏涛,也因此,体现了好的作品必然会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藏家的争夺

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青年艺术家作品纪录频出

之所以要做年轻艺术家夜场,保利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我们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第一次拿出年轻人的作品就能取得100%的成交超出我的预料,可以看出我们的藏家、画廊以及艺术家各个方面的支持。其实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板块不管是哪个拍卖公司做,对各个方面,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尤其是从事这个板块收藏和经营的人,当然最大受益者还是艺术家。作为拍卖行,不是从这个地方去找盈利点,但是希望从这个地方推动这个板块,因为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年轻的板块是未来拍卖行竞争的一个砝码,即使现在做的比较辛苦,也要继续做,而且要做好”。

而在谈及到拍卖公司和藏家对于青年艺术家如此青睐时,苏富比香港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说:“近两年新青年艺术家掘起,掘起的原因是收藏族群在年轻化,对年轻收藏家来说,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新青年艺术家,一是年轻艺术家的门槛低,很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单价比较高,藏家可能就会去关注一些价位稍低的作品,那年轻艺术家就成了被关注的焦点。第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比较容易被接受,因为处在一个时代,生长环境、资讯潮流基本相同,作品也更容易被了解,很多藏家跟艺术家都是朋友,文玩,这更像是一个生活化的方式。”

从“自立山头”到“统一旗帜”

从前几季各个拍卖行“自立山头”纷杂的推荐青年艺术家名单的现象逐渐转变为市场甄选出一批已初具市场影响力的艺术家,市场风格尚不确定但多家拍行推出的名单开始出现重复,说明青年艺术家的市场逐步稳定。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匡时五家样本公司的2014年秋拍为例,仇晓飞、王光乐、陈可等艺术家各拍卖行均有重复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和早几年间拍卖公司“自立山头”的情况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市场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各家拍卖公司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对象,但是总体的原则是以画廊和博览会上的热门艺术家为主。

藏家亦是如此的情况,资本集中在青年艺术家板块,带来的结果就是一方面提升了某些青年艺术家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使得他们之间的分化更加严重,大规模的选择与淘汰并行,青年艺术家市场的“金字塔”逐渐成型,这样的市场洗礼后沉淀下来也“硬通货”的青年艺术家。

经过一二级市场两到三年时间的培育,来看今天的青年艺术家格局,已经慢慢形成了一个明晰的“领军群体”,其中以贾蔼力、王光乐、刘韡、仇晓飞为主。细究之下,这些艺术家在一级市场的“摸爬滚打”时日已久,且背后都有大画廊支持,为其举办展览,梳理学术;在创作上,他们也有各自的特点,且相对而言,遵循着一条有迹可循的主线,确保其艺术创作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