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良渚文化小型完整聚落不可多得的个案资料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9 02:25 我要评论( )

4000多年前,充满睿智的余杭先民就有规划地营建环壕,就像“护城河”那样用来防御外来入侵。记者昨日(25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队获悉,余杭临平玉架山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完整的环壕聚落遗址,考古专家认为,这一发现突破了长江下游

4000多年前,充满睿智的余杭先民就有规划地营建环壕,就像“护城河”那样用来防御外来入侵。记者昨日(25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队获悉,至纯天珠,余杭临平玉架山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完整的环壕聚落遗址,考古专家认为,这一发现突破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完整环壕聚落的现有认识,为进一步研究良渚文化小型完整聚落提供不可多得的个案资料

玉架山出土的陶缸等陶器。

玉架山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东湖街道原小林村北侧,西距良渚遗址群20余公里。

主持玉架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执行领队楼航认为,环壕和良渚文化早期土台的形成过程存在关联,先民在选择地势略高的生土面上堆筑土台时,用土来源于环壕的开挖,这一点从环壕底部也存有较多的大小、深浅不一的取土坑可以进一步得到佐证。环壕内的堆积可分两层,年代下限属于良渚文化晚期。在环壕的东北转角内侧岸边,文玩,发现数量较多的实用陶器残片,至纯天珠,推测附近可能存在生活区。

“从环壕及水路通道、土台、居住址、祭祀场所、墓地等遗址主体内涵分析,其布局、形成很可能经过规划设计。”楼航说,良渚文化诸遗址土台附近多见坑、沟状遗迹,其功用多被推断为取土,玉架山遗址有意识地取土形成环壕,挖壕筑台完成后起到防御作用,可谓一举两得。环壕聚落规模较小,但比较完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良渚文化小型完整聚落不可多得的个案资料。

玉架山遗址已发现2处“砂土面”遗迹,先民们用风化岩石加工碾碎成的小石子,与泥土混合后营建成堆积,表面较为平整。

楼航说,“砂土面”的性质特殊,似乎不是居址的基础一般的活动面,结合“砂土面一”的南、北两个区域是墓地,“砂土面二”周边亦埋设墓葬,推测“砂土面”为祭祀场所的可能性较大。

联合考古队在玉架山遗址已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86座,共出土陶、石、玉器等各类遗物2000余件(组)。其中,贵族墓地位于土台的中心区域,已发掘10座规格较高的出土玉琮、玉璧等玉器的墓葬。楼航认为,玉架山遗址周边地区近年开展过多项考古工作,有迹象初步表明,临平山的西、北部地带在良渚文化时期存在过一个较高等级的聚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常州首次发现2000多年前契刀币 存世量极少

    常州首次发现2000多年前契刀币 存世量极少

    2019-02-18 21:08

  • 而最令人惊奇的是灰白色的武士俑瞳孔竟然是褐色的

    而最令人惊奇的是灰白色的武士俑瞳孔竟然是褐色的

    2019-02-18 18:34

  • 陕西尚家岭秦汉建筑遗址 首次出土大量陶质柱础

    陕西尚家岭秦汉建筑遗址 首次出土大量陶质柱础

    2019-02-18 17:22

  • 首次确定唐六胡州位置及大蒙古国弘吉剌部封地

    首次确定唐六胡州位置及大蒙古国弘吉剌部封地

    2019-02-18 15:21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