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但根据后期调查发现遗址东北部河东岸仍有零星的灰坑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0 05:49 我要评论( )

前白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官桥镇前白村村东侧,东临东倒流河。遗址地处沿河台地,略高于周边地区。因S404道路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前期调查及勘探基础上,在宿州市博物馆、萧县博物馆等地方文博部门配合下,于2017年4月-6月对前白遗址进行了考

前白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官桥镇前白村村东侧,东临东倒流河。遗址地处沿河台地,略高于周边地区。因S404道路建设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前期调查勘探基础上,至纯天珠,在宿州市博物馆萧县博物馆等地方文博部门配合下,于2017年4月-6月对前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基本结束贵州文玩资料正在整理之中

发掘区共布设5×10探方13个,分别编号为T1-T13,其中T6未发掘,实际发掘面积600平方米。

图一 遗址位置卫星图

图二 RTK布方

图三 发掘区航拍

图四 发掘区航拍(打掉隔梁后)

1、地层堆积情况

遗址地层堆积简单,共分为5层。第1层、第2层为表土层;第3层为黄褐色土层,土质致密,包含零星红烧土颗粒;第4层为浅黄色土层,土质致密,包含少量红烧土颗粒及碎陶片;第5层为浅灰色土层,包含较多红烧土颗粒、陶片。第5层下为生土层。

整个发掘区地层堆积基本一致,均包含以上地层,厚约0.6-1米。

图五 发掘区情况

图六 T13及H22

2、遗迹

遗迹主要有灰坑、柱洞、灰沟等。

柱洞23个,文玩,主要位于T7、T8内;灰沟10条;灰坑22个(发掘编号)灰坑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位于发掘区西南部、中部、东北部三个区域。
遗迹以灰坑居多,大部分在第5层下,打破生土层。大多的灰坑内填土分3-4层,以H22为例:第1层为浅灰色土;第2层为深灰色土;第3层为黑灰色土;第4层(最下层)为黄灰色淤泥土层。其中第2层、第3层包含较多碎陶片、红烧土颗粒、黑灰痕迹

图七 蘑菇钮器盖

图八 器底及器足

3、遗物

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内,地层中遗物较少。按类型划分有陶器、石器及铜器残片1件,以陶器占绝大多数。

陶器完整器少见,大部分为陶片。陶片分夹砂陶和泥质陶。夹砂陶分夹砂红陶、夹砂红褐陶、夹砂灰陶等,夹砂陶陶制粗糙,器形可辨有甗、罐、器足等。纹饰有附加堆纹、刻划纹、压印纹等。泥质陶分泥质灰陶、泥质黑陶、泥质红陶等,泥质陶陶制相对细腻。可辨器形有豆、碗、罐、尊、蘑菇钮器盖、纺轮等。纹饰有弦纹、绳纹、方格纹、米筛纹、云雷纹等。

石器全部为残件,有锛、斧、磨石等。铜器残片1件,器形不可辨,似为削等之类工具。

遗物最大特点为有大量夹砂红褐陶片和较多的蘑菇钮器盖。

图九 陶杯、陶纺轮

图十 刻划纹、方格纹、米筛纹附加堆纹陶片

4、遗址大致年代判断

遗物主要出土于第4层、第5层及第5层下的灰坑内。根据灰坑出土遗物特点,特别是以蘑菇钮器盖、尊、字母口罐等为代表性的器物特点,判断遗址下层年代为岳石文化时期,第4层、第5层所见的云雷纹泥质陶片看,遗址主体年代下限可能商周时期文化因素上,可能受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图十一 石斧等石器

图十二 铜器残件

5、遗址认识及附近新石器遗址情况

因配合基建,前白遗址为新确认的文物点,勘探及发掘仅局限于道路范围内,但根据后期调查发现遗址东北部河东岸仍有零星的灰坑,因此确认遗址面积在一万平方米左右。

遗址紧靠东倒流河,其上游为金寨大汶口文化遗址,直线距离3.4公里;下游有小山口、杨堡新石器遗址,直线距离7公里。杨堡遗址一期、二期为大汶口文化晚期,三期属于岳石文化;小山口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中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时期的遗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安徽省市部分专家对此说法予以认可

    安徽省市部分专家对此说法予以认可

    2019-01-09 01:23

  • 当地政府已成立现场保护小组

    当地政府已成立现场保护小组

    2019-01-09 01:00

  • 目前正在进行出土文物修复及资料整理

    目前正在进行出土文物修复及资料整理

    2019-01-08 22:05

  • 安徽濉溪临涣城址考古勘探及发掘获重要成果

    安徽濉溪临涣城址考古勘探及发掘获重要成果

    2019-01-08 21:5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