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路县故城揭秘汉代生活:汉代榨油“配方”出土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8 03:12 我要评论( )

汉代水井 上周,伴随着112口汉代水井、4条汉路、30余处房址重见天日,通州路县故城西城墙外约1.6万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告一段落。经过近一年的发掘,这里被初步鉴定为路县居民的生活区,榨油作坊、制陶作坊、民居、道路一处处遗迹解锁着汉代生活密码。 汉井四

汉代水井

上周,伴随着112口汉代水井、4条汉路、30余处房址重见天日,通州路县故城西城墙外约1.6万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告一段落。经过近一年的发掘,这里被初步鉴定为路县居民生活区,榨油作坊、制陶作坊、民居道路……一处遗迹解锁着汉代生活密码”。

汉井四壁装“挡泥板”

约1.6万平方米发掘区,被分割为约10米×10米的大坑,学名探方。站在一处探方的梁上,顺着市文物研究工作人员孙勐手指的方向,一口古井映入眼帘。古井为七边形,壁上有保存完好的木板。“这是汉代的水井,距离现在地表约7米,当时估计也有两三米深。”孙勐说。

留存千年,井壁木板保存如此完整,得益于汉人的“嫌弃”。不知为何,汉代人将这口井废弃,并在井上造房至今井旁还可以看到当年汉灶的遗迹。“因祸得福,井被盖住了,形成了相对密闭、湿润的环境,木板也得到保护。”孙勐介绍贵州文玩,这层木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土质松软塌陷,保证井水不混入泥沙,确保清亮。

今年,考古人员累计发现了112口古井,绝大部分都是汉代的。

汉代榨油“配方”出土

当年路县人以何为生?此次出土的30处房址透露出一些秘密。“一些房址出土了整齐排列的大缸,里面有一些碳化植物种子。经过初步检测,里面有少量小米,并含有麻等成分,这里很可能是汉代的榨油作坊。”孙勐说,“还有一些缸壁上有比较黑的线,这是密集存放粮食碳化后留下的。”

制陶作坊也被找到。“主要出土的是一些工具,文玩,遗憾的是后代的灰坑破坏了遗迹,并没有生产器物出土。所以还无法辨别去年规模出土的瓮棺是否是这里生产的。”孙勐说的灰坑,是考古学术语,指的是古人类留下的遗迹,但现代人尚不清楚当时古人的目的。“有可能是取土,有可能是储物,也有可能是垃圾坑。此次出土的800余个灰坑都被提取了样本,送到实验室继续分析,以获取更多历史信息。”

路县人进屋先下台阶

发掘现场,4条宽约五六米的汉代道路两两平行,十字路口处已经出现车辙痕迹。30余处房址,并未呈现出横平竖直的格局,屋内更看不出卧室、厨房和客厅的格局,只残存下了一些不规则的隔离墙。“有些是被灰坑破坏了。”孙勐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房子多是半地下的,比当时地面低三四十公分。”

在《汉代北方农耕地区普通民宅初探》中提到,半地穴式建筑北方少数民族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汉代,这里算是边疆,因此住房相对简陋。比如当时人们还不流行铺地砖,从考古现场看,房屋地面就是坚硬的土地。”孙勐说,“但地面上的建筑什么样子,还待考证。”

京唐铁路入地躲故城

去年,全国千余名文物工作者合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找到一座汉代城池——路县故城政府部门随即决定修改规划,在这里兴建一座遗址公园

一系列规划随之调整,第一步是严控架桥修路。原计划建设的京唐铁路和城际联络线铁路改变规划——西南贯向东北方向的铁路“钻”入地下19米,绕过故城。为了不影响铁路建设,2017年考古工作就圈定在路县故城西城墙外的区域。

明年,路县故城考古仍将继续,路县城门寻找也被提上日程。这里不仅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进一步追本溯源提供有力的史实依据,至纯天珠,同时也将作为遗址公园向更多人讲述北京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共完成调查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共完成调查面积约80万平方米

    2019-01-07 06:53

  • 为什么在死后首先抛弃了西汉的覆斗形陵墓呢? 参与洛阳东汉帝陵考古发掘并出席上述研讨会的专家韩国河说

    为什么在死后首先抛弃了西汉的覆斗形陵墓呢? 参与洛阳东汉帝陵考古

    2019-01-06 20:20

  • 会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

    会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

    2019-01-06 12:26

  • 北庭故城启动最大面积考古发掘

    北庭故城启动最大面积考古发掘

    2019-01-06 07:1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