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和昌平境内发现的石墙极为相似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21:25 我要评论( )

一段1300米长的明前残长城遗迹,在怀柔被发现。昨天,这样一则消息,再次引发各方关注。 迥异于众所周知的慕田峪、八达岭等明代长城,在京郊的崇山峻岭间,还藏着一条明前古长城。然而,苦于历史文献语焉不详、出土文物凤毛麟角,多年来,人们对这条略显神

一段1300米长的明前残长城遗迹,在怀柔发现。昨天,这样一则消息,再次引发各方关注。

迥异于众所周知的慕田峪、八达岭等明代长城,在京郊的崇山峻岭间,还藏着一条明前古长城。然而,苦于历史文献语焉不详、出土文物凤毛麟角,多年来,人们对这条略显神秘的长城只能管窥蠡测,难见全豹。

昨天怀柔传来的这则新闻,无疑为人们探查古长城增加了利好消息。此前,门头沟、延庆、昌平等区县相继发现古长城遗迹。频频现身的遗迹,让这条原本断断续续、掩身于山野草莽间的古长城,正在慢慢变清晰。

正如北京大学历史地理教授岳升阳所说,虽然文献中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但近年来频频发现的遗迹,正在填补北京古长城历史的空白。“现在,可以初步判断,这条古长城由东灵山入现今的北京市界,一路逶迤向东,穿过门头沟,连接昌平,向北拐入延庆,再向东进入怀柔、密云。”岳升阳说。

怀柔古长城最新发现

残长城闯进摄影师镜头

匀称的石块、梯形的墙体、散落的石堆……这些景象,不由把观者带入了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岁月。昨天,怀柔区几位摄影爱好者在渤海镇三岔村北苇滩西山顶拍摄。谁也不曾想到,荆棘密草间,突然,一段千余米长的残长城闯进镜头。专家初步推断,这很可能是北齐时期的长城遗址。

这段残长城位于怀柔区渤海镇三岔村与延庆县四海镇海子口村的分水岭梁头之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如果以两村交往的梁头山道划分,东北段大约500米,西南段大约800米。

经现场勘测,残长城遗址成梯形形状,现存遗址最高点在1米左右,根据坍塌和散落的石料分析,原来的长城至少在2米以上。在这段残长城的两处制高点上,还有两个敌楼的遗址,遗址成圆形,散落的石料面积约一百平方米,这些敌楼选在制高点,一是出于侦察瞭望敌情的需要;二是供守城将士换防休息之用。

残长城与明长城没有衔接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孤立的残长城与明长城没有衔接点。年近七旬的怀柔文物管理所老所长张伶绵据此分析说,这段残长城至少建于明长城之前。从其建筑结构上看,明代长城多为石条底座,砖体墙垛,且白灰勾缝。而这段残长城则是干碴墙体结构,既没有石条底座,也没有散落的砖垛痕迹。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段残长城位于怀柔和延庆两个塞外村的交界之处,且北有外长城,南有二道关和南冶口内长城,再加之如此简陋的构筑结构,至少可以确认此段长城不像明代长城遗址。

明长城改线,北齐长城得存

那么,此段长城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呢?《延庆州志》说:“古长城,在州南二十余里,即燕塞,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逦而至永宁一带遗址犹存。”

长城学者宋国熹也曾在中国长城网上撰文说:“延庆县四海镇海字口与怀柔区渤海镇三岔两村交界处的石块干碴边墙,,被当地人传称是秦长城”。

然而,现在学术界比较集中的看法是,北京地界上的早期石长城绝大多数都是约1500年前的北齐时期建设的。因为后来的明长城很多都是叠压在早期长城上修建,所以外露在地表的北齐长城遗迹并不多见。只有在明长城因故改道或者没有修建的地方,还能清楚地看到。

初步判断,怀柔发现的这段残长城正属上述情况。“这段长城未列入怀柔长城的统计里程范畴,根据明代长城是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的说法,这段残长城很有可能是当时修建明长城时,因局部改线时而被甩下的一段北齐年代的长城。”张伶绵说。

门头沟古长城现存最密

五段古长城藏身门头沟

仅在门头沟区境内,可以确认的明前早期长城就有5段:雁翅镇马套村北洋沟长城、雁翅镇大村北西岭至德胜寺长城、雁翅镇房梁村长城、清水镇江水河村东灵山长城、雁翅镇马套村旁路沟东台岭长城。是本市迄今发现的古长城最密集的地带。

这是截至去年的全国长城普查获得的成果。门头沟区长城普查小组在野外调查、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经专家指导验收后,确认这五段墙体均为北齐长城,总长度约7000米。

门头沟古长城防御北、东方向

北齐修筑长城主要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突厥)的入侵,门头沟明前早期长城的走向有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北-南,基本防御方向可以确定为北与东。资深长城文物专家顾大勇告诉记者。

对于北方的防御比较好理解,但对于东面的防御作何解释呢?顾大勇说,因为当时北齐所要防御的重点在如今的山西太原、河南的洛阳与河北的临漳县(当时的邺城),而当时的门头沟地区的东面不是像辽金以后建有大型都城,极可能是一片开阔地,一旦居庸关被突破,那么通过门头沟的山路,可以抵达河北与山西,而且不易被发现。

公元563年突厥曾发动20万兵民毁坏长城,564年又几次用兵大掠幽(今北京市)、恒(今山西大同)州境,这才使北齐在天统元年间对之前的长城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王平镇保存最早修筑长城记录

位于门头沟入山不远的王平镇河北村有东魏武定三年刻石,上刻有“大魏武定三年,十月十五日、平远将军、海安太守筑城都使元勒,又用夫一千五百五人,夫十人,乡豪都督三十一人,十日讫功”字样,共4行,49字。

该文记载了东魏武定三年(公元545年),平远将军在此处驻军筑城之事,如今刻石所在的山坡地上还可依稀见到夯土墙基的痕迹,刻石文中的“城”与“斩山筑城”的“城”均为城墙的意思。因此,这块刻石是门头沟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修筑长城的有文字记录的实物遗存。

昌平古长城现存最长

19公里古长城穿越延庆昌平

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公布的长城踏查结果显示:去年,从延庆大庄科乡解字石村至昌平大岭沟,再到八达岭一线,发现了一段长约19公里的古长城遗址。据初步推断,这段长城建于北齐时期,距今约有1500年历史,是迄今北京发现的绵延最长的古长城。

这也是昌平区境内发现的第三处长城遗址。同时,这项发现也证明,北京西北方向明长城空缺处其实有古长城存在。

明长城断头处存在更早长城

昌平区的长城遗址踏查怎么还要跑到延庆县的地界上?原来,明长城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段大约19公里的空缺地带:从东往西,明长城从怀柔黄花城进入延庆的解字石村后突然截止;从西往东,八达岭明长城过水关之后,也一下子没踪没影。

本该绵延不绝的明长城,为什么在京西北会有一段空白?对此,学术界尚无定论。但在此前2006年全市举行的大规模长城踏查行动中,文物工作者发现,很多明长城是叠压在明朝以前的古长城遗址上修建的。按照昌平境内已发现的三处石墙遗存的大致走势,很有可能和明长城的断头处有某种关联。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