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最长武昌“老城根”现身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18:54 我要评论( )

网友老昌是一位人文爱好者,日前,他踏访武昌花堤街附近时,发现一段高约五米的老城墙深藏于花堤后街一排民居背后,随后在汉网发帖发布了自己的发现。昨日,记者在老昌带领下来到武昌花堤街,从位于张之洞路旁的武汉音乐学院南门进入院内,在与花堤后街相

网友“老昌”是一位人文爱好者,日前,他踏访武昌花堤街附近时,发现一段高约五米的“老城墙”深藏于花堤后街一排民居背后,随后在汉网发帖发布了自己的发现。昨日,记者在“老昌”带领下来到武昌花堤街,从位于张之洞路旁的武汉音乐学院南门进入院内,在与花堤后街相邻一侧,果然看见一段颇具规模的斑驳青砖高墙。高墙的另一边,,依此墙搭建着一户紧挨着一户的民居。

最长武昌“老城根”现身

最长武昌“老城根”现身

最长武昌“老城根”现身

记者现场踏访发现,这堵高墙起于花堤后街临张之洞路处,止于矿局街,全长约500余米,高逾5米。从临街祼露的高墙横截面,可见此墙厚约半米。墙主体全部用清代城墙砖砌成,每间隔三四米筑有墙垛。一些墙砖上烧制的“窑官”姓氏清晰可辨。当地居民57岁的梅师傅说,他在这里出生长大,从记事起就有堵“老城墙”存在。

据史料记载,武昌筑城始于三国时期,并不断拓展,至明初再次大规模扩建,形成近代武昌城的格局和规模。至清末,武昌共有城门10座,自东南角起,顺时针排列分别为中和门、保安门、望山门、文昌门、平湖门、汉阳门、武胜门、中孝门、宾阳门、通湘门。

据网友“老昌”介绍,1985年前,武昌城悉数被拆除后,仅“中和门”(今起义门)残存一洞门,1981年,政府在原址修复起义门。去年,为迎接辛亥革命成功100周年,起义门再次维修扩建,并在两侧新建了一段城墙和一个城台。据网友“老昌”介绍,目前仅昙华林石瑛故居里尚保存有一小段不足20米原始古城墙。

武昌区文体局闻讯派工作人员随同记者踏访了现场。该局文化文物科负责人刘心敏科长认为,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长的一段相对保存完整的武昌古城墙基遗址。

此段武昌老城墙基址所在地缘何取“花堤街”、“花堤后街”之名?

随同记者踏访的“武汉通”刘谦定告诉记者,此处即是武昌城西城城墙原址,位于文昌门和平湖门之间。据他介绍,现在的花堤街是宋代修筑的临江挡水堤。明代修筑武昌城时,官府贴着花堤筑城墙。此处与文昌门邻近,明末张献忠由水路进发武昌,在江边一带攻打武昌城,用了许多火药炸城墙,使得城墙毁坏严重,随后进行了修复。由于此处城墙基薄弱,清代太平军由汉阳过江攻打武昌城时,也选择此处攻城。1927年“北伐”后,武昌城被拆除,这里的城墙也不例外,城墙基被当局分段出售,居民在此依城基筑房,并利用拆除的城墙砖在城墙基原址筑起了这座高墙。

据当在居民介绍,此处邻近张之洞路一段老城墙基及民居将被拆除,建地铁通风口。

记者从一位汉网网友在谷歌地球上圈绘的昔日武昌城发现,其自动显示的城墙总长度为11公里,如今早已没有一段完整的古城墙存在了,城墙拆除后,墙基被改作街道,早已看不出原来的痕迹。

刘谦定说,像花堤后街这样一段相对保存完整、体量比较大的“老城根”遗址得以幸存,非常难得。有网友呼吁,文物部门应尽快派专家对此城墙基遗址进行勘测,用原城墙砖在此处恢复一段武昌城墙,为古城和历史原貌。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这是该县已发现的遗址中文化层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文物种类最丰富的两处遗址

    这是该县已发现的遗址中文化层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文物种类最丰

    2018-12-29 06:56

  • 鄂州考古首次发现东晋时期金制武昌鱼饰品

    鄂州考古首次发现东晋时期金制武昌鱼饰品

    2018-12-28 21:47

  • 武昌一租户装修刮出老壁画

    武昌一租户装修刮出老壁画

    2018-12-25 23:50

  • 只好请挖掘机将其挪至路边

    只好请挖掘机将其挪至路边

    2018-12-25 18:01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