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河北水下考古发现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铜皮夹板船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2 03:45 我要评论( )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近日公布2013年水下考古新发现:在唐山市滦南县、乐亭县、曹妃甸港区毗连处东坑坨西南侧、距离海岸线约30多千米处发现一艘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铜皮夹板船,这艘木质船带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造船技术,在国内发现不多。 20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近日公布2013年水下考古发现:在唐山市滦南县、乐亭县、曹妃甸港区毗连处东坑坨西南侧、距离海岸线约30多千米处发现一艘清代晚期民国时期铜皮夹板船,这艘木质船带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造船技术,在国内发现不多。

2012年5月,滦南县渔民反映滦南县东坑坨发现一条沉船,有人试图盗掘。6月,文物部门对这个线索进行了走访调查,初步了解沉船的位置和基本情况,并在线索提供人家中见到两件据称是沉船附近出水的瓷器。2012年10月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沉船线索进行补充调查,并印证了前述线索的真实性。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2013年7月至9月对东坑坨沉船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说,经过初步整理研究,基本可以确认:东坑坨一号沉船为一艘清代晚期民国时期铜皮夹板船。铜皮包复船体技术最早兴起于欧洲,包复铜皮主要是防止海水侵蚀船底,,增加船只的使用寿命。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随着西方帆船东来而这一技术传播到我国。铜皮包复的夹板船在国内发现不多,广东、山东烟台曾有发现,但是保存状况均不及本船。

据文献记载,滦南、乐亭沿海从宋代就有海运,清代及近代,沿滦南、乐亭沿海北上秦皇岛、东至大连、营口一线一直是渤海湾北路的重要海运航线。滦南沿海不仅有风涛之虑,还是海退之地,多沙丘,所以往来船只在此多有损失。

“目前,这艘船的性质、具体年代等。尚不清楚,今年将进一步清理发掘,解决这些疑问。”毛保中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晋代之后更是将薄葬形成制度

    晋代之后更是将薄葬形成制度

    2019-01-01 22:30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