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经过两年多的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发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2 00:25 我要评论( )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近日向该中心正在进行的《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证实,汉民族为多民族融合而来的“混血民族”。 朱泓告诉目以中原地区出土的人骨材料为研究对象,经过两年多的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原地区汉族体质特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近日向该中心正在进行的《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证实,汉民族为多民族融合而来的“混血民族”。

朱泓告诉目以中原地区出土的人骨材料为研究对象,经过两年多的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原地区汉族体质特征古今差异明显,并从宋代开始进入“混血”状态。“这两点发现从生物考古学角度证明,汉民族确实为多民族融合而来。”这一研究成果为丰富中国汉民族形成过程中各个古代民族的迁徙和融合模式,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等重大理论问题的阐释,积累了体质人类学方面的科学证据。

据介绍,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民族与现今当地汉族体质特征差异较大,反而更趋同于今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南方省份汉族。“经过几十个遗址、数以千计的数据测量得出,古中原类型人面部具有‘低面、阔鼻、低眶’的特征,与现代北方汉族面部狭窄而高,鼻宽、眼眶宽度和面部扁平度均为中等形成反差,”朱泓表示,“中原汉民族面部特征的古今差异表明,古代汉民族必然在某些阶段经历过其他民族血统的融入。”

经研究发现,从前秦时期至汉代,中原地区居民均属于古中原类型。但从宋代开始,当地汉族体质特征开始偏离该类型,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学距离,显示出更为混合的体质性状。朱泓说:“混合体质性状的出现,是因为宋墓里的人骨,在原有古中原类型基础上,,接受了较多来自其他族群的遗传学因素,包括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的古代戎狄族群,也就是融合了其他古代民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 法媒称考古学家发现最大恐龙脚:足骨宽约一米

    法媒称考古学家发现最大恐龙脚:足骨宽约一米

    2019-01-01 19:49

  • 手臂、腿和肋骨几乎完好无损

    手臂、腿和肋骨几乎完好无损

    2019-01-01 19:47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