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8 11:56 我要评论( )

站在博物馆陈列柜的彩陶面前,历史的风霜呼啸而来。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怀着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制作、绘制陶器。千年之后,这些深藏在地下的文明得以重见天日。它们,静默地向世人讲述了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辉煌。甘肃彩陶,以其独有的姿态绽放出人类童年

站在博物馆陈列柜的彩陶面前,历史的风霜呼啸而来。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怀着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制作、绘制陶器。千年之后,这些深藏在地下的文明得以重见天日。它们,静默地向世人讲述了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辉煌。甘肃彩陶,以其独有的姿态绽放出"人类童年的智慧之花"之后,又显示出其史诗般厚重的底蕴。

缘起

先民们的生活用品

在讲述彩陶的历史之前,让我们先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场景:暮色降临,一家人在山洞里准备吃饭,顽皮的小儿子把用泥巴捏出来的小碗扔进母亲煮饭的火塘里,过了几天,父亲整理火塘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已经变得很坚硬的小碗。从此以后,陶器就诞生并开始作为器皿广泛应用,由于土质、纹饰的原因,我省出土的大量陶器都被称之为彩陶。

最初的时候,陶器依用途可以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三种类型,跟我们现在生活中普遍用到的碗、碟、钵、壶、瓶、罐、杯的用途都是完全一样的。彩陶一经出现,就被先民们大量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类上,足以说明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在更后来的时间,部落的首领去世的时候,,都喜欢带着自己钟爱的陶器陪葬,这就令陶器产生了另外一种用途--殉葬品。大量被埋入地下的殉葬品,在古老的黄河之畔安静地沉睡了漫长的几千年。

发现

千年后重见天日

公元1923年的一天,风尘仆仆的外国学者安特生惊扰了这些长眠在地下的文明。

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

安特生


1921年4月,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调查矿物时,发现彩陶片和石器。经批准,安特生和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以彩陶为标志的仰韶遗址的发现,被确认为距今7000年——5000年,这便是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仰韶文化。安特生认为中国更早的古文化应在黄河上游。1923年他从河南出发,沿着黄河走到兰州之后,他赶赴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种新文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学者顾颉刚、裴文中等专程考察马家窑等遗址,使马家窑文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驰誉世界,从而确定了"马家窑文化"的地位。

随后安特生逆洮河而上,在衙下集发现了寺洼文化;顺洮河而下发现了辛店文化;在广河县发现了半山文化;向西进入青海,在湟水流域发现了马厂文化。因此安特生成为华北地文期的早期研究者、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首位调查者、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的最早发现者。甘肃是我国彩陶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我省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史前文化和彩陶文化研究者郎树德在他的著作《甘肃考古文化丛书·彩陶》一书中指出,彩陶是大地湾文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根据大地湾、西山坪等遗址的统计,彩陶数量约占全部陶器的三分之一,比例如此之高,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可见甘肃彩陶问世之初,即具有一种奔腾磅礴的气势,迅速展现出了耀眼的光辉。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大量彩陶呈现出比较多的原始性,纹饰比较单调、千篇一律,尚未出现变化多样的图案,说明史前先民的思维和艺术水平还处在最初的原始阶段。它们尽管远不及仰韶彩陶那样绚丽多姿,但是它毕竟将彩陶引入了人类的生活,将美好的色彩带到了人间,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考证

马家窑文化成就彩陶巅峰

在我省临洮发现的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传播后融合当时的地方特点产生的一种地方类型,距今5800年至4800年之间。中原的仰韶文化衰落以后,大陇山以西的马家窑文化却异军突起,是新石器时期华夏文明晨曦中最绚丽的霞光,折射着中华先民在远古时代所达到的多项文化成就,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马家窑文化还承载着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文化的多种珍贵信息,是破译这一段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时代的神圣天书。

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

马家窑文化彩陶罐

目前普遍认为,马家窑文化经历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连续发展的文化类型,持续时间长达1000多年。甘肃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志安介绍,马家窑彩陶图案都是先民们怀着崇拜虔诚的心理绘制而成,绝不是随意为之。有反映农业和植物采集的草叶纹、花卉纹,有反映生育观念的葫芦纹、鱼纹有反映大自然的流水漩涡纹、水波纹、起伏山川纹,有反映社会活动的人形踏歌舞蹈纹,有代表文字雏形的"田"、"十"、"米"字纹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纹饰上也逐渐产生了变化。在兰州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彩陶博物馆,会长王海东指着纹饰变化向记者讲解:"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彩陶上圆形纹饰的变化,初期圆形比较小,越来越大,逐渐在圆形中加入鱼形点,加入十字,最后网格。这种变化可以视为先民们对水的歌颂赞美,逐渐的变为对田地的赞美。网格纹饰说明当时的农业社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了。"

马家窑文化大盛时,相继传往我省各地,甘肃广河县发现的距今4500年的半山遗址、距今4400至3600的和政齐家坪遗址、距今4350——4050年的青海马厂遗址、距今3900——3400年的山丹地区四坝遗址、距今3400——2800年的临洮辛店遗址、距今3400——2700年的临洮寺洼遗址,都是马家窑文化的分支,还有一支经过河西传往新疆,经历了民族交融后形成楼兰风格,这从楼兰古城出土的具有浓郁西域特征的彩陶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1948年,考古专家裴文中先生在1923年安特生对民勤沙井子考古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了沙井文化。沙井文化距今约3000——2500年,主要以没有纹饰的素陶为主,是我国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

现状

马家窑文化还是潜力股

虽然在上世纪20年代,马家窑文化就作为一种重要的史前文化被世界学术界所熟知,但上世纪,大众对这种在甘肃大地上常见的器皿,并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认识。"以前临洮的彩陶资源非常丰富,人为破坏了很多,非常遗憾。很多农民平整土地的时挖出墓葬,看到陶罐后,认为里面装着人的灵魂,是'鬼罐',一铁锨就拍碎了;顽皮的孩子们将很多陶罐摆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拿着弹弓,砰,一弹弓碎一个;胆大的村民有时候也将一些器型实用的陶罐带回家中喂鸡。"兰州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海东痛心的提起马家窑文化的那段厄运。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还会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专家对这片区域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

    还会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专家对这片区域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

    2019-01-01 22:51

  • 宁波海曙业余文保员、宋代历史文化爱好者郑慧鸿说:可以明确的是

    宁波海曙业余文保员、宋代历史文化爱好者郑慧鸿说:可以明确的是

    2019-01-01 19:39

  •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

    2019-01-01 19:2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