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青海都兰热水哇沿水库发掘古代遗址和墓葬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7 22:55 我要评论( )

哇沿水库坝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扎麻日村东南约2千米。经前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在坝址上游察汗乌苏河两岸的山前台地上分布着密集的古代遗址与墓葬。为配合该水库的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4年4月至9月,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

哇沿水库坝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扎麻日村东南约2千米。经前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在坝址上游察汗乌苏河两岸的山前台地上分布着密集的古代遗址墓葬。为配合该水库的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4年4月至9月,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对水库建设涉及区域内的官却和遗址古代墓葬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房址10座、灶坑31个、墓葬25座,祭祀坑6座,揭露面积达7695平方米。

官却和遗址位于察汗乌苏河北岸的一级台地上,东至坝址所依独山,南临察汗乌苏河。遗址可大致分为东、西两区。

遗址东部为集体烹食之所。在遗址东侧独山脚下的缓坡上,发现有排列整齐紧密的灶坑,整体呈南北向弧形分布,依据灶的平面形制可分为葫芦形与圆形。

葫芦形灶共30座,均为东西向。整体由两个圆形平底土坑组成,两坑底部相通,地表相隔,西侧土坑为投柴口,东侧土坑作为燃烧室,并以东侧坑口作为灶台,在灶台东侧边缘又留有豁口作为烟道。自烟道至燃烧室再至投柴口,地势由高渐低。这些灶通长在1.2米至2.1米之间,投柴口直径约0.5米,深0.4米。灶台直径略大于投柴口,深度与投柴口也大致相同。烟道,平面呈倒“U”型,长约0.2米,宽0.15米左右。在燃烧室和烟道内壁常见有烧结面与红烧土,红烧土厚0.1米左右。在灶底部发现有大量的炭灰、炭块,还出有少量夹砂灰陶片、动物骨骼等遗物。

圆形灶仅见1座。整体为一圆形圜底坑,坑口直径为0.74米,深约0.2米。在坑底的坡面上筑有三个不规则形土坯支钉以架起炊具。经清理发现,在支钉及坑上部壁面已经形成烧结面,坑底部亦出有较多的炭灰与少量动物骨骼。

灶区西侧分布有大量的灰土范围,亦呈南北向弧形分布,为灶前活动场所。在此出土有大量的炭灰、炭块和少量夹砂灰陶片。还发现有大量动物骨骼,多为牛、羊的肢骨,且均被砸断,应为当时人们吸食骨髓所致。

遗址中西部为生活居住区,密集分布有7座房址。房址方向各异,且多被盗扰,上部均已不见,均只残有石块垒砌的墙基与房内活动面。根据这些房址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单体单间、单体多间两类。

单体单间房址共见2座。规模均较小,房内无分间,内部构造简单,以F3为代表。F3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52米,南北宽3.1米,残高0.1米。石墙基由河卵石并排垒砌。在墙基内的踩踏面上出土有破碎的陶罐与散乱的动物骨骼,在房址外地表常见有当时人们生活产生的灰土,其中包含有少量陶片和动物骨骼。

单体多间房址共5座。该类房址规模一般较大,内部常分为多间,各间形制不同,功能不一,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以F1为代表。F1平面大致呈方形,长约13.5米,宽13米,墙基残高0.6米。房内由石墙、夯土墙分隔为5个小间。各分间以门道相连,在门道处常见有木制门槛。在西南部的分间内发现有以三个土坯支钉制成的灶。在其相邻隔间活动面上还见有灰迹与经烧灼的石块堆积。由此推测,该房址的西南部是庖厨之所,其余分间应为储物、居住所用。

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5座,多集中在南岸芦丝沟东侧环山内的墓葬群中。除其中一座墓葬因受盗扰严重,形制不明外,其余墓葬可依墓室的构造分为石室、砖室、木椁、土坑四类,墓群中同类型墓葬集中分布。

石室墓共发掘17座,从墓室的规模看主要为小、中型石室墓。

小型石室墓共12座,以M4为代表,平面呈近梯形,东南向。整体由封土、石砌边框、墓圹、墓室四部分组成。封土已被扰不见。石砌边框暴露于地表,平面呈梯形,东边长4.6米,西边长2.8米,南边长4.3米,北边长4米,残高0.45米。墓圹的平面形制规格与石砌边框相同,直壁平底。墓室位于石砌边框内的墓圹中,墓室上用柏木枝棚以墓顶。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1.4米,东西宽0.9米。墓顶距地表约2.1米。墓壁以略经修整的岩石垒砌而成,厚约0.26米,高0.5米。墓底均以砾石铺砌。

中型石室墓共5座。以M18为代表。墓葬整体平面呈近梯形,由封土、石砌边框、墓圹、墓室组成。封土已破坏不见。石砌边框,平面呈梯形,边框分内外两层,由东、西、南三边组成。东边长3.08米,南边长11.4米,西边长2.7米,残高0.35米左右。墓圹为梯形竖穴土坑,直壁平底,边长5米左右,深约1.6米。墓室平面近方形,通长4米,宽3米,四壁用页岩石块垒砌而成,残高1.6米,厚约1米。墓底亦铺有砾石。

砖室墓仅发掘1座,整体由墓道、墓圹、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辟于墓室东侧,为斜坡墓道,长1.1米,宽0.9米,深1.1米,以石块封门。墓圹为正方形竖穴土坑,边长3米左右,深1.4米。墓室,平面呈近正方形,边长约1.8米,墓室上部棚以木10根长达3.3米,直径约0.33米的圆柏。棚木上铺以砾石。墓室四壁由规格为0.3×0.26×0.06米的方砖横平错缝相砌而成,高1.86米。墓底以砾石铺垫。

木椁墓共发掘3座,以M16为代表。整体由墓圹、棚木、椁室组成。墓圹边长3.4米,深3米。墓圹北壁顶部见有脚窝。墓圹内西南部距开口约1.56米处见有一石墙,西接墓圹西壁。由内外两层石块垒砌,长1.3米,高1.4米,厚约0.5米,功能不详。石墙下压棚木,棚木共分两层,两层棚木方向交错。椁室由方木砌成,四角已榫卯结构相接,椁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86米,南北宽1.36米,高1.44米。在椁木上见有用于标记方位与计数的墨书古藏文。墓室底部用规格为0.28×0.2×0.06米的方砖错缝平铺而成。在椁室西北部仅见木棺底板,其余皆被盗墓者所破坏。其具体形制不明。

土坑墓共3座,形制各有不同,其中以M20最具特点。墓葬由石封堆、墓圹、棺床三部分组成。石封堆平面大致呈圆形,直径8.12米,高0.4米。墓圹平面呈不规则圆形,东西长2.04米,南北宽1.5米,深22.8米。墓圹南部见有土制棺床,其北侧由单层石块砌边,东西长2米,宽0.8米,高0.24米。墓底亦铺有砂石。

这些墓葬虽形制多样,但营建方式基本相同,均是在方形的土坑中建立墓室,室上棚以圆柏或柏木枝为墓顶,而后作封土。多数墓葬的封土下都建有梯形或圆形的石砌边框。由于多数墓葬被盗,葬具、葬式不明。

祭祀坑共6座,均分布在规格相对较高的石室墓附近,为这些墓葬祭祀所用。依据坑内殉葬内容可分为殉马坑与人牲共殉坑。其中殉马坑5座,人牲共殉坑1座。这些祭祀坑中以K2的规格最高,其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南北宽约0.96米,东西长约12米,深1米左右。坑底部发现9匹马骨,所有颅骨前额均有被钝器敲击所造成的骨裂痕迹,应是祭祀时屠宰所致。坑内马骨姿势多样,无固定头向。经鉴定,该坑中的马在屠宰时均处壮年,且都为雄性。而规模较小的K1中只殉有5匹老年的雌性马。这一现象体现出了当时这一地区较为特殊的祭祀习俗与等级差异。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参与实施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

    参与实施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

    2018-12-30 11:39

  • 海西州每年向都兰下拨20万元人民币的保护经费

    海西州每年向都兰下拨20万元人民币的保护经费

    2018-12-24 18:03

  •  此处冰川遗址位于距离西宁市区以西60公里的湟源县境内北华石山顶上

    此处冰川遗址位于距离西宁市区以西60公里的湟源县境内北华石山顶上

    2018-12-23 19:16

  • 共获取细石叶、细石核等各类石制品1000多件

    共获取细石叶、细石核等各类石制品1000多件

    2018-12-22 21:0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