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红山文化考古研究新进展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6 09:20 我要评论( )

红山文化遗存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1908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红山后一带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史前遗存。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辽宁省锦西县沙锅屯洞穴遗址进行发掘,其发现中包含了红山文化及小河沿文化的遗存。人们对红山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由此拉开了序幕

红山文化遗存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1908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红山后一带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史前遗存。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辽宁省锦西县沙锅屯洞穴遗址进行发掘,其发现中包含了红山文化及小河沿文化的遗存。人们对红山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由此拉开了序幕。

从20世纪30年代起,红山文化的相关遗存也不断引起以梁思永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的注意。20世纪50年代,尹达在其专著中专门分析了红山后遗址,并正式提出了“红山文化”命名。这种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由此正式被确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坛、庙、冢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红山文化的认识。学界由此提出了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的课题。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红山文化的考古工作仍然不断有新的创获。在田野考古方面,敖汉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赤峰魏家窝铺、上机房营子遗址、朝阳小东山遗址的发掘都不断有新的发现。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调查兴隆沟遗址时,发现并复原了一尊高55厘米的整身陶人像。这是目前所知第一尊也是最大的一尊能够完整复原的红山文化晚期整身陶人,在中国同时期的史前考古材料中十分罕见,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红山文化聚落形态考古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牛河梁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新成果。2012年,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正式出版,这是红山文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告诉记者,就辽宁地区而言,红山文化的发掘和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辽宁省红山文化的遗址点到底有多少,在什么地方,目前保存状态如何,这些“摸家底”的基础工作有待继续开展。其次,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在辽宁朝阳地区发现了坛、庙、冢相结合的遗址群,但这里还没有发现相对应的聚落遗址。朝阳地区红山先民的生活怎样,与赤峰地区红山先民有怎样的种属关系,还是未解之谜。最后,牛河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红山文化玉器,其玉料来自何方,用什么工具加工,这些学术问题有待考古工作者进一步解决。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杖房川、二道窝铺、老牛槽沟、哈拉海沟等遗址进行的调查和发掘,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通辽市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对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的发掘,也为研究和丰富红山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材料。

红山文化不仅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初曙,在世界文明中也是一个灿烂的奇迹。目前,红山文化的联合申遗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2012年,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与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共同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6月,朝阳市政府与赤峰市政府在牛河梁联合签订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这标志着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两市将力争在2018年前成功申遗。红山文化遗址的保护、考古、展示是当地文物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还会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专家对这片区域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

    还会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专家对这片区域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

    2019-01-01 22:51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