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为探讨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存在与否及此时段中国北方石器技术的内涵提供重要材料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5 22:06 我要评论( )

板井子旧石器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化稍营镇板井子村北约300米处的台地上。198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泥河湾盆地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并于当年、1986、1988、1990、1991年分别进行了五次发掘。2015年7至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科学院古

板井子旧石器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化稍营镇板井子村北约300米处的台地上。198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泥河湾盆地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并于当年、1986、1988、1990、1991年分别进行了五次发掘。2015年7至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及河北省阳原县文物管理所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

本次发掘范围位于1988年发掘区西侧,实际揭露面积约36平方米。发掘采取自然层与水平层相结合的方法,以1×1米探方为单位、在自然层内以10厘米为一水平层自上而下逐层发掘。遗物出露后,对其进行编号、照相,并用全站仪精确记录其三维坐标。为尽量避免尺寸较小文化遗物的遗失,本次发掘将出土的堆积进行筛选,并将筛选遗物以探方和水平层为单位分装存放。发掘结束后,在发掘区北剖面系统采集了粒度、孢粉及光释光测年样品。

为探讨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存在与否及此时段中国北方石器技术的内涵提供重要材料

发掘探方的地层剖面厚5.4米,自上而下分为6层:①黄土,厚约0.8米。②砂砾石层,砾石岩性主要为硅质白云岩和石英岩,粒径通常3~5厘米,大者约15厘米,磨圆度中等,分选较差,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厚约2.3米。③灰绿色粉砂质黏土,含少量砾石,夹黄色砂层,具水平层理,厚约0.2米。④灰黄色含砾粉砂与砂质黏土互层,含泥质团块,具水平层理,底部出现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厚约0.2米。⑤含砾砂质黏土,颜色以灰绿、黄绿色为主,局部有橘黄色条带和斑块,含砂砾透镜体,含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为遗址主文化层,厚约1.6米。⑥砂砾石层,夹黄色、绿色粉砂层、灰色黏土层及团块,砾石粒径一般3~5厘米,最大者约20厘米,出土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未见底,出露部分厚约0.3米。

本次发掘共获得野外编号标本3600余件,包括石制品1900余件、无人工痕迹的砾石700余件、动物骨骼化石700余件、动物牙齿320余件、鸵鸟蛋皮6件,以及数量较多的石质碎屑和碎骨等。

经初步观察,石制品原料以燧石为主,其次为硅质白云岩、石英岩、石英、石英砂岩等,石制品的类型主要有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碎屑等。剥片方法采用硬锤锤击法,多以人工打击面为台面进行剥片,也有少量修理台面者;存在一些典型的盘状石核。石器类型有边刮器、尖状器、凹缺刮器等,片状毛坯居多,主要采用硬锤锤击修理,修疤多规整细致。动物化石大多比较破碎,经初步鉴定,主要为马科、犀科等种类。此外,还发现了几件疑似的打制骨器,其骨骼侧边的内外表面皆分布有连续的疤痕;部分动物化石表面可见人工切割痕迹。

遗址文化遗物主要出自第5层的灰绿、黄绿色含砾砂质黏土中,大、小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相间分布,无明显的分选现象;绝大多数石制品,表面光鲜润泽,边缘锐利,动物化石整体石化程度较低,破碎边缘亦较锋利;出土较多个体很小的石质碎屑和碎骨。但部分文化遗物产自砂层,且成堆分布;动物化石普遍细小破碎,最大者不超过20厘米,,表面呈现一定的风化现象;碎屑主要为动物化石,石质碎屑相对较少,且个体多大于1厘米。这些迹象表明该遗址主要文化堆积为原地埋藏的可能性较大,但有待于进一步的细致分析。

以往的研究认为,板井子遗址的年代处于10.8至7.4万年间,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中期。然而基于牙齿铀系法所得的年代争议较大。本次野外发掘过程中,发掘队在文化层及其上下层位分别采集了光释光测年样品;同时,系统采集了连续的粒度、孢粉环境样品,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测试将为板井子遗址提供相对准确的年代数据并重建遗址的古环境演化过程。

本次发掘是时隔25年后对板井子遗址进行的又一次系统考古发掘。以往有关遗址的研究成果报道较少,且主要表现为对1988年发掘资料的简要分析描述,诸如遗址埋藏层位、埋藏性质、地层划分、石器技术、年代学等问题的研究仍待完善,同时少见对遗址堆积过程、环境背景及其与人类行为关系等方面的探讨。本次发掘过程中,我们对遗址及其周边剖面的地层堆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测量,认为遗址埋藏于湖相堆积中。发掘中我们详细记录了遗址各层沉积物的堆积特征、文化遗物的产出状态等内容,以期为确认遗址的埋藏性质提供更加客观详实的依据。遗址的第⑤层为文化遗物的主要产出层位,以往仅将其作为一个大层进行整体研究,此次发掘我们从中区分出⑤A、⑤B、⑤C、⑤D四个次一级层位,并将文化遗物分层提取,从而为详细深入地研究遗址堆积的形成过程、古人类在不同时段对遗址的占用方式、石器技术演变等问题提供了可能。

板井子遗址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遗址。本次发掘的新材料,在丰富遗址文化内涵的同时,将引入实验考古、石制品拼合分析等方法,明确遗址的技术特征,为探讨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存在与否及此时段中国北方石器技术的内涵提供重要材料。同时,板井子遗址的新发掘与研究也为完善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及古人类的行为演化过程提供材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晋代之后更是将薄葬形成制度

    晋代之后更是将薄葬形成制度

    2019-01-01 22:30

  • 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

    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

    2019-01-01 16:45

  • 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考证

    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考证

    2019-01-01 16:23

  • 河北发现一方童子蹴鞠如意形瓷枕 距今约900年历史

    河北发现一方童子蹴鞠如意形瓷枕 距今约900年历史

    2019-01-01 16:2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