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茶岭窑址考古发掘成果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5 20:25 我要评论( )

茶岭窑址位于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石油村秧冲组,窑业废弃堆积主要分布在秧冲组一名为茶岭的山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在建的怀邵衡铁路工程穿越其建设控制地带及其作坊区域南部边缘而对其进行考古发掘。衡阳县位于衡阳市西北部,地处衡阳盆地北沿,拥有

茶岭窑址位于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石油村秧冲组,窑业废弃堆积主要分布在秧冲组一名为茶岭的山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在建的怀邵衡铁路工程穿越其建设控制地带及其作坊区域南部边缘而对其进行考古发掘。衡阳县位于衡阳市西北部,地处“衡阳盆地”北沿,拥有以“五山(岣嵝峰、九峰山、大云山、金华山、黄龙山)五水(蒸水、武水、演水、岳沙河、杉旭河)”为骨架的自然生态系统。演陂镇位于衡阳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3公里,地处黄龙山脉与大云山脉之间衡邵走廊的中段,镇内有演水自西北向东南汇入蒸水。据文物普查资料,除了茶岭窑址之外,演陂镇境内还有窑门前窑址、墟头牌窑址、斗米洲窑址、.新塘村窑址、下坪塘窑址、陈公岭窑址、杨家排窑址等7处宋元时期的窑址,分布较密集,是宋元时期一个区域性的制瓷中心。(图一-图三)

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茶岭窑址考古发掘成果

图一茶岭窑址位置示意图

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茶岭窑址考古发掘成果

图二茶岭窑址窑业废弃堆积区域分布示意图

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茶岭窑址考古发掘成果

图三茶岭窑址窑业废弃堆积

茶岭窑址的窑业废弃堆积在茶岭和原油溪村村部均有分布,第二次文物普查时以“油溪村窑址”之名登记在册。在茶岭窑址窑业废弃堆积的南面与东面,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着4个水塘,其中应有制瓷作坊采泥而形成的水塘。因春季雨水多,我们选择在靠近山体地势相对较高的两处水塘西侧的土岗上布方发掘,共布5×5㎡探方14个,发掘面积350㎡,发掘工作从3月初正式启动至5月中旬结束。(图四)

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茶岭窑址考古发掘成果

图四茶岭窑址发掘区远景

本次发掘区地层堆积相对简单,以T8为例:第①层为现代农耕层,灰色黏土,厚10-25厘米,包含物少;第②层,黄色黏土,厚10-15厘米,土质较紧密,较纯净,含有少量红烧土块;第③层,灰黄色黏土,厚30厘米,土质较紧密,水平状分布,较纯净,含有少量红烧土粒;第④层,灰色黏土,厚35-50厘米,含较多铁锰结核颗粒,土质紧密,较纯净;第⑤层,褐色黏土,厚10-15厘米,夹铁锰结核颗粒,较纯净,含有红烧土;第⑥层,红褐色窑业堆积层,厚40-55厘米,含有大量红烧土、窑渣、窑具及陶瓷残次品;第⑦层,黑褐色窑业堆积层,厚10-15厘米,含有红烧土、炭末及陶瓷残片等窑业遗物;⑦层下为黄色生土。(图五)

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茶岭窑址考古发掘成果

图五T8地层堆积情况

揭露的遗迹有两条排水沟,沟内填土为灰黑色黏土,土质疏松细腻,纯净,,未见人工遗物。遗物主要为窑业废弃堆积,多为陶瓷器残次品和支丁、垫柱等窑具,产品器型有碗、碟、壶、盏、杯等,釉色可分青、黑、酱、黄等色,装饰以印花为主,多见于碗、碟、盏等圆器之内,装饰纹样有文字、花草、鱼水等。这类窑业遗存与衡山窑、大源窑、云集窑、唐家窑等宋元时期湘江中游地区窑址在装烧方法与装饰技法上存在某些共性,只是各窑场在原料和工艺的精细程度上存在差异,规模和销售范围也大小不一,这一类型的窑业遗存在南宋与元代分布极其广泛,是宋元时期湘江流域城乡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物质见证,具有重要科研价值。限于人力与时间,本次发掘未对窑址进行过多的干预,但也为今后的深入工作指明了方向。(图六-图七)

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茶岭窑址考古发掘成果

图六发掘工作照

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茶岭窑址考古发掘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3件青铜器物属于战国时期文物

    3件青铜器物属于战国时期文物

    2018-12-19 04:4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