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第三、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4 23:37 我要评论( )

八塔台墓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办事处三源村民委员会董家村民小组,东北200米处丘陵缓坡地带。墓地由八个彼此相连而又相对独立的椭圆形土堆组成,现存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八塔台墓地是滇东地区一处十分重要的古墓群,青铜时代墓葬年代始于春秋

八塔台墓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办事处三源村民委员会董家村民小组,东北200米处丘陵缓坡地带。墓地由八个彼此相连而又相对独立的椭圆形土堆组成,现存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八塔台墓地是滇东地区一处十分重要的古墓群,青铜时代墓葬年代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中间间隔后汉至隋唐,南宋后期迄于明代作为火葬墓地使用。墓地沿用时间长达1000多年,几乎是曲靖地区的一部简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1978年至1982年,由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分别对一号堆、二号堆(北部)进行了七次发掘,其中一号堆进行了1次发掘,清理墓葬5座;二号堆进行了6次发掘,清理出青铜时代墓葬共计348座。二号堆的第一、二、三次发掘还清理元明时期火葬墓304座,出土器物共计1800余件。八塔台墓群是云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墓地规模较大,叠压打破关系十分复杂的重要古墓葬群。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进一步揭示八塔台墓地的文化面貌,切实解决墓地形成的成因,重新把握和厘清墓葬间的层位关系,弄清墓葬的编年序列等学术问题,2015年7月~2016年6月,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并联合曲靖市文物管理所、曲靖市麒麟区文物管理所对八塔台墓地2号堆进行再次发掘。该墓地发掘及研究工作已列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设课题《曲靖盆地青铜时代遗存的调查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次发掘揭露面积为490平方米,发掘平均深度近5米,共清理墓葬343座,出土各类随葬品500余件(套);清理墓祭活动面及其他活动面38处,清理祭祀坑1个,同时还揭露并清理墓地南部区域多层护坡堆积。

第三、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

地层堆积

八塔台墓地地层堆积相对破碎。值得注意和关注的现象是,八塔台墓地南部区域同时还清理多层墓地护坡堆积。此次发掘的护坡堆积范围主要分布于墓地南部区域。

发掘区域内的护坡地层堆积由早至晚可分为33层,每层堆积皆由上至下,呈南北向斜坡状堆积。每层堆积厚薄不均,多上厚下薄,堆积区域亦不一致。根据护坡堆积内包含的陶片及护坡坡面是否有明显加工痕迹等情况分析,墓地护坡堆积初步可分为五期。

第一期:共9层堆积。护坡堆积中掺杂有少量石块用于加固。第一期出土陶器以夹砂灰黑陶为主,有少量器表内壁施橙红色陶衣的夹砂灰陶,烧制火候较低,可辨器形有罐、鼎等器形。第二期:共8层堆积。护坡堆积中亦掺杂少量石块用于加固。

第二期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陶器器表内外壁多施橙红色陶衣。烧制火候亦较低,可辨器形有罐、鼎等器形。

第三期:共6层堆积。每层坡面多有人工加工痕迹,有的分布有木棍夯筑后形成的大量夯窝痕迹,有的分布有石块夯筑后形成的凹坑痕迹,还有火烧、水流冲刷等其它因素形成的痕迹。且护坡堆积中掺杂大量石块用于加固。第三期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出现少量器表内外壁均施橙黄色陶衣的夹砂灰褐陶,烧制火候较高,有的陶器器表外有烟炱痕迹,可辨器形为罐、鼎、盘等器形。

第四期:共3层堆积。坡面未见明显的人工加工痕迹,,护坡堆积中掺杂大量石块用于加固。第四期陶器以夹砂灰褐陶为主,出现少量泥质褐陶,烧制火候较高,器表内外壁多施陶衣,有的陶器器表外有烟炱痕迹,可辨器形有饰乳丁装饰的罐、鼎等器形。

第五期:共7层堆积。护坡坡面未见明显的人工加工痕迹。第五期陶器以泥质褐陶为主,伴有少量泥质红陶,烧制火候高,器表内外壁多施陶衣,可辨器形有带耳罐、鼎和盘等器形。

发掘情况表面:土堆南部区域护坡的堆积形成,大致有如下功能:第一、由于南部区域地势相对较低,为避免雨水冲刷早期的墓葬(群),起到加固和保护作用。第二、抬高并扩展墓地范围,从而形成一个土墩形台地,其上作为晚期墓地再次埋葬利用。第三、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根据护坡地层的初步分期结果,其堆积时代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护坡形成的绝对年代有待后期相关测年标本的检测结果。

墓葬情况

八塔台墓地是以群(组)为单位逐层埋葬而成的土堆遗存。土堆自上而下均有墓葬,尤以底部墓葬数量最为密集,且打破关系亦最为复杂。根据发掘情况,八塔台墓地墓葬初步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中期墓葬的墓向均为东北—西南向;晚期墓葬除极少数仍为东北—西南向,多数墓葬墓向呈东南—西北向。八塔台墓地发掘墓葬形制可分为封土墓及非封土墓两种形制。封土平面形状均为椭圆形,剖面形状多为弧形,封土墓在其头端(东端)位置多数有墓上“标志”痕迹。封土墓流行于早、中期,晚期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坑平面多为长方形,少数呈梯形。

早中期墓葬单个墓葬周围多有墓祭活动后形成的活动面,活动面多呈不规则形,土质致密,含大量炭屑和烧灰,厚度多为3~5厘米。

本次发掘未发现大型墓葬遗存,发掘墓葬以小型墓葬为多。墓葬按墓口尺寸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种规格。中型墓葬墓口尺寸长为2.10~3.20米,宽为0.75~1.50米;小型墓葬墓口尺寸长为2.35~2.85米,宽为0.55~0.95米。墓葬葬制分为单人葬、双人合葬及三人合葬等。墓主尸骨均已朽坏,少量墓葬仅残留骨痕,从骨痕可判断其葬式多为仰身直肢葬。多数墓底残留长方形木板灰痕,推断应有木棺,早期墓葬可能仅以一块木板作为葬具。

早期墓葬随葬品较少,多为一、二件铜器或玉器,多数墓葬无随葬品。中期墓葬随葬品数量有所增加,晚期墓葬随葬品无论从数量或器类上最为丰富。随葬品中陶器一般置于墓主足端或下肢两侧,青铜兵器多放在墓主胸、腰左右两侧。玉器等饰品多位于死者原来佩戴的位置。

随葬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随葬品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青铜器、铜铁合铸器、玉石器、玛瑙器、绿松石等。陶器器形有鼎、罐、盘、器盖、豆、壶等,其中鼎、罐、盘是比较固定的陶器基本组合;青铜器和铜铁合铸器有兵器、生产工具、装饰品等器类,兵器有戈、矛、剑、铍、箭镞、甲片等器形;生产工具有凿、斧、削等器形;装饰品有圆形扣饰、方牌形扣饰、圆形泡饰、管形饰、片形饰、镯等器形;玉石器有环、耳玦、镯、管、珠、坠等器形;玛瑙器仅有少量的玛瑙珠。

第三、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

学术意义

八塔台墓地是滇东地区战国至汉代时期分布范围大、保存较为完整、葬式特殊且规模较大的一处十分重要的墓地。通过发掘,主要收获有如下几点:

就其性质而言,二号堆系八塔台墓地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土墩形部族公共墓地。其特征是墓地长期反复使用,墓葬密集,墓葬间叠压打破关系十分复杂。

在既往发掘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工作,重新把握和厘清了墓葬的葬制、葬式等问题。从墓葬文化特征分析,墓穴之上再垒筑封土加固是八塔台墓地区别于其他墓地的独特葬俗。

八塔台墓地2号堆南部区域的护坡堆积,是云南省青铜时代墓地目前所见独一无二的墓地设防加固措施,其护坡堆积的揭露,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2号堆墓地形成的成因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云南丽江发现罕见古壁画

    云南丽江发现罕见古壁画

    2018-12-29 16:36

  • 目前考古队发掘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

    目前考古队发掘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

    2018-12-28 21:52

  • 墓地所在的陆良盆地地处云南东部

    墓地所在的陆良盆地地处云南东部

    2018-12-27 18:41

  • 云南农民发现元代废弃冶铁遗址 及60多座古墓

    云南农民发现元代废弃冶铁遗址 及60多座古墓

    2018-12-27 13:5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