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仅仅是降坡筑路偶然得见而已

紫砂泥是生产制作紫砂器的原材料,它产于宜兴丁蜀镇附近黄龙山一带的山丘之中

宜兴的陶土矿是晚古生代沉积生成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它的陶土夹杂在三个地质时代的地层中,最古老的是距今3.6亿年前的晚泥盆世生成的五通组,其次是距今3亿年前后的早石炭世高骊山组,最晚是距今2.4亿年晚二叠世的龙潭组煤系地层。当时宜兴以南一带属于滨海的湖泊环境,是个广阔的坳陷区。气候比较炎热,氧化作用很强,在湖盆里沉积了质地细腻的黏土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夹杂在砂岩、砂页岩和煤系地层中。后期中生代的造山运动,使厚厚的沉积地层褶曲隆起,成为今天的丘陵山地。

紫砂陶土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而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黏土,属粉砂质沉积岩。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接近于地表,岩石颗粒经过风、流水、冰的搬运,沉积于陆地、河、湖以及海洋环境,通常可顺层剥离,具有各种各样的成层和层面构造。紫砂泥得山川之灵气,乃是陶都得天独厚的特种陶土矿产。安徽寿县、山东博山、广东潮州、浙江长兴,云南建水、陕西延安均有类似的泥料出产,而究其成分,则判若霄壤。若以色泽的美艳古朴、质地的经久耐用论,当推宜兴紫砂陶土为最佳。新中国成立前,紫砂陶土的开挖主要集中在黄龙山大水潭附近。

紫砂艺人对紫砂土的名称没有确定的称呼,统称“野山红泥、青泥、底槽青等”,这是因为以前开挖条件简陋,像小煤窑的坑道,只容一人通过,碰到“龙筋”时只能绕道开挖或回采,在黄龙山上留下了一个个小窟窿。由于开挖面小,条件恶劣,接触到的紫砂陶土品种少,即使碰到特殊的品种,量也很少。解放后,新建的四号井、五号井等较大的坑道开挖量增多,但紫砂厂用泥时并不太区分。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紫砂热”的升温,矿上才开始细分矿源。现在采用的露天开挖,使得一些稀少品种大量出现,同时产量也大增。大约开采1000吨紫砂矿土才能得到一吨左右的紫砂泥。

宜兴出产的陶土,按其颜色、产地不同,大体可分为本山甲泥、东山甲泥、瓦窑甲泥、西山嫩泥,屺山泥、蜀山泥、白泥,黄泥、绿泥、乌泥、红棕泥和紫砂泥。各种陶器根据大小、厚薄、曲直之异,用泥也各有区别。

白泥、黄泥、绿泥和紫砂泥用水簸法精炼后,可以单独制造陶器。其他各种陶土均需混合使用,方能获得良好的窑业性能。其配合随制品的种类,性质和形状大小而异。明周高起《阳羡茗壶录》中记述:“天青泥出蠡墅陶之黯肝色。”就是说天青泥烧成后的颜色像暗猪肝色。徐立在《宜兴紫砂矿源之探究》一文中也提到,紫砂泥中显色元素主要为铁,含量较少的元素有锰、铜等。

紫泥

古称青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体呈薄层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呈团块带状不延续,稳定性差。紫泥都藏于甲泥之中,因此,紫泥又有”岩中泥”之称。紫砂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煤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烧成温度约1180摄氏度,收缩率约12%。紫泥的各类较多,有:

梨皮泥,烧后呈冻梨色;

淡红泥,贵州文玩,烧后呈松花色;

淡黄泥,烧后呈碧绿色:

密口泥,烧后呈轻赭色;

本山绿泥,矿土呈蛋青色,表面光滑如脂,该泥夹于黄石板与甲泥之间,又称夹脂。

天青泥,矿土深黑而微红;深青而含赤色的绀色。

1.天青泥

在紫泥中,自古以天青为最佳。为何称其为天青泥?一种说法是矿源呈天青色,由开挖的陶工随口起的:潘持平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天青,染色名。前人因这种泥与天青染料相似,习惯称之。

天青泥是夹在两层岩石中间的一层矿料,它们天然纯净清爽,没有一点杂质,数量稀少,陶工又称它为天清泥。由于天清泥采掘量少,耐高温,烧成色泽纯正,价格高,所以就显得尤为名贵。

天青泥原产于大水潭,而岩中泥产于红泥宕,它们地理位置都在黄龙山山角。

2.岩中泥

由黄龙山红泥宕开采的天然矿石,夹在两层岩石中间,很薄的一层,泥料很干净。40目的颗粒,加60目和80目的通粉。

3.降坡泥

降坡泥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在宜兴丁蜀镇修建陶都路时,穿越黄龙山和青龙山之间发掘的紫砂陶土。因为主要是在降低该路段的陡坡工程中发现的,大家习惯称之为“降坡泥”。用“降坡泥”制出来的壶,色呈红中泛黄、黄里透金、油面滋润,光如“洒金釉”,肌理丰富,金星若隐若现,似万里银河里的悬星闪烁,煞是好看。此泥做出来的壶容易养护,使用不多日壶身即包浆润厚,玉质感好,味道凝重。

降坡泥是由两种天然泥混合而成,储存于龙骨与青甲之间,泥层一般厚20至40厘米,小片状分布,主要分布在黄龙山与青龙山相接坡处,总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越靠近黄龙山处(东面)泥质越好,越近青龙山处(西面)泥质越差,贴近青龙山处的泥质烧出来的壶能起灰疱。

降坡泥矿石与其他矿石有几个不同

①易风化。风化后呈鳞片状,颜色为紫褐色中藏青:鳞片上隐微小颗粒砂星。

②窑温低。一般为1000摄氏度至1100摄氏度。

③存量少。它仅仅是降坡筑路偶然得见而已,仅此这块小范围有少量矿源,现柏油公路已建好,宝山工艺园楼房矗立,降坡泥几成绝迹。

4.底槽青

底槽青为紫砂棕色原矿,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也有产出。由于四号井和五号井的底槽青越来越少,现在底槽青大部分是由台西矿挖掘的。四号井底槽青烧制温度约1190摄氏度以上,台西矿和五号井底槽青烧制温度约1180摄氏度。由于该泥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纯净,至纯天珠,泥质细腻、成色稳重,为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底槽青制的壶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5.红棕泥

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泥质纯正,产量较多。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广,在1180摄氏度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6.大红泥

在紫砂泥矿中偶尔能见,呈紫红色,泥质细纯,有光泽感。烧结后呈大红色,表面脂润,烧结温度适中,收缩率为12%左右。

7.本山绿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