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和博物馆对元青花的存疑

其实专家对元青花的存疑不止这一只罐子,在学术界,似真似假、似有似无的元青花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把青花瓷比做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洁、蓝色纯净,这是一种用估料在瓷胎上作画,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蓝色的花纹与洁白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江西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至雍正年间,工艺臻于成熟,贵州文玩,成为我国制瓷工业划时代的变革,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元青花的美与历史价值已经得到公认,在数千年演义出的古陶瓷之谜中,元青花之谜恐怕是最不可思议的。作为当今无可争议的国宝级文物,元青花在中国600多年来,文玩,无史可考、无人可识,这也是相关争议存在的历史原因。至今,文博界的专家对于元青花有一个比较定性的认识,就是全世界只有300件元青花。都在博物馆。而民间收藏者则认为,中国民间有元青花,其数量和质量甚至可以与国家博物馆的收藏相媲美。

杨静荣解释道,在过去的中国瓷器鉴定界有一种观点,好的瓷器不是断在宋代,贵州文玩,就是断在明代,有人认为元朝生产不出好瓷器来。实际上考古发掘的发现与这种观点恰恰相反。

比如说传统说法都认为,北齐时期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最早的白瓷。但在最近河南巩义市一个瓷窑遗址发掘后,发现了北魏的白瓷,白瓷的时代又往前提了。包括南京的釉下彩的发现,使釉下彩从唐代晚期又提到了三国时期。这些都是科学的发现。再比如说唐代青花瓷,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来,扬州发现了唐代青花,通过考证是河南巩县窑烧造的。

杨静荣说,当一个学说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市场就会应运出现一个观点也出现一种产品。就像唐青花和元青花一样,当学术界认可它的存在时,社会上、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的产品,实际上在北京前两年的市场已经出现了唐青花后加彩。所以专家们对它们的鉴定都非常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