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于大德五年(1301)所作行书《洛神赋》册页在嘉德拍卖获价8008万元

历史上夫妻画家不在少数,然而,在笔者看来,有两对伉俪最为杰出,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古有赵孟頫和管道昇

元代的赵孟頫和管道昇是非常著名的丹青伉俪。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别号欧波、欧波亭,曾号水晶宫道人等,吴兴(浙江湖州)人。元代杰出的书画大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为宋户部侍郎兼临安府尹赵菊坡的第七个儿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时,赵孟頫只有22岁,由于国土沦丧,朱衣公子变成了平民百姓,其中滋味也只有自己能体会。从此赵孟頫埋头读书、写字、作画。后来,吏部郎中举荐他出任翰林编修的职位,被赵谢绝。翌年,他接受了在元朝当官的一个汉人程文海的举荐,携夫人管道昇踏上了青云之路。赵孟頫与20多个应召而来的饱学之士来到大都,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赵孟頫很受忽必烈赏识。后来,赵被任命为奉训大夫,后又升为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元仁宗时,他又被授予翰林学士承旨的职位,专门给皇帝讲学及负责起草封诰文书。元英宗时赵更得恩宠,贵州文玩,封位荣禄大夫,为当朝一品,妻子管道昇也被封为魏国夫人。赵孟頫68岁去世时,英宗将其追封为魏国公。可以说赵的一生“荣际五朝,名满四海”。

赵孟頫对诗词、书法、绘画、音乐均有极深造诣,特别在书画上非常有天赋。绘画上,赵孟頫提出了“倡古意、反近世”的观点,敦促人们多学中国优秀传统的绘画。他笔下的作品无论设色、水墨、工笔,尺幅无论大小都十分精彩。其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尤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頫把书法的笔法适当地运用到绘画中,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文人绘画形式,开辟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条蹊径。代表作品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水村图》《秋郊饮马图》《赵氏三世人马图》《枯枝竹石图卷》等。赵孟頫书法成就极高,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所写碑版甚多,笔法圆转遒丽,被世人称为“赵体”。传世书作较多,如《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四体千字文》《临黄庭经》等。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昇(1262—1319年)是一位才女,精通书画诗词,有“元代第一才女”的美誉。管道昇是中国绘画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女画家之一,传世作品不多,有《墨竹图》等。她的书法也很有名,擅长行楷,后世对她的书法极为推崇。2004年北京翰海曾推出了管道昇的绣画《十八尊者图》。据说,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管道昇皈依中峰禅师,常住寺中书写经文,并绣《十八尊者图》,共十六幅,供于寺内。有专家认为,这幅绣画有三绝:一为粉本高绝、二为绣技妙绝、三为装潢精绝。该作被翰海推出后,即引起各地藏家的极大关注,上拍后引发了各路买家的激烈竞争,不少买家你争我夺,最后以1980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绣画第一高价。而赵孟頫的作品在市场上露面明显比妻子多,价格居高不下。《兰蕙图》在2000年佳士得拍卖会上获价1379.47万港元,《山水人物》2005年在红太阳拍卖获价1375万元人民币,《滦菊图》在2008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获价5442万港元。赵的书法价格不在绘画之下,价格动辄千万元,如2004年,其《心经》书作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获价191万美元;2008年,不到2平方尺的《风采帖》在长风拍卖会上获价957.6万元;2010年,赵孟頫于大德五年(1301)所作行书《洛神赋》册页在嘉德拍卖获价8008万元。

今有谢稚柳和陈佩秋

在现代画坛上,夫妻画家更多,如吴湖帆和潘静淑、刘海粟和夏伊乔、谢稚柳和陈佩秋、陈少梅和冯忠莲、吴作人和萧淑芳、刘力上和俞致贞、张伯驹和潘素、黄苗子和郁风、刘勃舒和何韵兰、杨力舟和王迎春、卢沉和周思聪、赵国经和王美芳等。其中,有的夫妻画家很有成就,载入了中国美术史,比如谢稚柳与陈佩秋。谢稚柳(1910—1997年)是蜚声中外的书画家鉴赏家、诗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斋名壮暮堂,江苏常州人。早年进专科读书,16岁随江南名学者钱名山学习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后在南京、北平博物馆遍历古代名作。28岁作《山茶》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31岁任于右任秘书,33岁应张大千之邀赴敦煌研究壁画。敦煌之行,使其画风大变、画艺大进。解放以后,谢稚柳为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师,并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主持鉴定工作。在此期间,他一方面潜心于绘画的研究和创作,另一方面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特别是从1983年起,他受国务院委托,出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历时八年,走遍全国各地,为各省市博物馆的书画收藏考察鉴定,取得了丰硕成果。谢稚柳生前曾多次在海内外举办画展,出版画集多种,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

谢稚柳是一位崇尚实际的传统画家,他擅长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书法、诗词、鉴赏,绘画初学明代陈老莲,后上溯北宋以及五代大家,取法李成、范宽、燕文贵、董源、巨然、徐熙、黄筌及元人墨竹,又研习敦煌壁画,注重写生及线条的表现。他早年的画多工笔细写,文玩,富丽堂皇,晚年将徐熙的“落墨法”运用到山水花鸟画之中,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出浓郁浪漫的格调。他的书法也是别具一格,早年学陈老莲得其飘逸,后将张旭、黄庭坚、怀素的狂草糅合一起,作品神采飞动。

陈佩秋是当代海上画派的著名书画家,也是20世纪末海上画派最后辉煌的重要代表人物。她能获得如此成就,没有仰仗谢稚柳,而是全凭自身的努力。陈佩秋字健碧,斋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河南南阳人,1923年生。她自幼酷爱绘画,1944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郑午昌等大家。1956年,她的《天目山杜鹃》获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从而引起画坛的重视。1986年,她的《红满枝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在上海、南京、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联展。出版有《陈佩秋画集》《谢稚柳、陈佩秋画集》。

陈佩秋擅长花鸟画、山水画、书法、鉴赏。绘画早年曾以山水为起点,从临摹珂罗版五代赵干的《江行初雪图》入手,由宋元直至清六家、四僧,无不认真研习。上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取崔白、吕纪、徐渭、陈老莲、八大、恽寿平诸家,所作工写结合,熔宋画的空灵坚实与明清文人画的墨韵精华于一炉,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90年代探索细笔青绿山水,吸收西画光、色的表现技巧,作品别开生面,颇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