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回流,更多艺术品流向资本

艺术品市场火爆的行情,不但刺激着收藏者参与拍卖、交易藏品的热情,也吸引着流失海外文物竞相回流。从2000年保利集团以3000多万港币“抢救”回圆 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到吴昌硕精品书画的回流、再到米芾仅有的三幅大字作品之一《研山铭》的成功购回……“海归”系列藏品更受到各路藏家、企业集团 的极力关注和狂热追捧,其市场行情更是屡创神话。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间,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一百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而1992年之后,一些海外收藏家开始陆续将文物艺术品拿到内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售。1994年到1998年,全国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拍品中,从海外征集的文物达到一万余件,截至到 2003年 10月,共计拍卖回流文物三万三千余件。

目前国内十余家著名拍卖公司统计数字来看,海外回流文物古玩已占全部拍品的50%左右,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60%,海外回流藏品在 2009年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一时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到处可见“海归”藏品的身影,有的地方还举行专场拍卖。

到2010年,国外回流文物更是比重大增,如:刚刚结束的中汉拍卖,120多件瓷器,总成交价4500万,其中有六成来自2005年以前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即将开拍的保利,引人注目的犹伦斯和日本回流专场全部为回流作品,预计成交额不会少于4个亿。而在华辰的历次新闻发布会上,甘学军都会重复的说:“文物回流才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海外中国艺术品,正在流到国内,也就是流向经济好、有充足资金的中国内地。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回流艺术品不仅是对国家馆藏文物的极大补充,,更使许多珍贵艺术品由此进入民间,培育出一个巨大的市场,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拍卖公司是文物回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