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世博建筑不仅成为世博会的标志

“上海世博会是一场精彩纷呈的风尚展示”,中国科学院士郑时龄说。作为上海世博主题演绎顾问、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博会学术委员委员,郑时龄对世博有独到解读。

建筑引领潮流

整体表现价值

“漫步世博园区,来自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城市的建筑,演绎着各自的文化,风情各异,相互交融,这样的氛围,多么难得!”郑时龄感慨地说,园区建筑,也是精彩绝伦的展品和装置艺术,艺术价值不逊馆内展品

郑时龄认为,建筑造型形象上代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成为国家和地区的象征。世博会建筑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的创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和空间体验。

历史上,一些世博建筑不仅成为世博会的标志,也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上海世博会规模宏大,展馆数以百计,形成了多元化的世博建筑。各国展馆也更重视 建筑的内在本质,注重建筑的生态价值。郑时龄相信,世博会以其建筑的整体意义,表现了世博会的核心价值,并将流传永久

实验最新建筑

关联中国文化

“全新的建筑实验将引领世界建筑的未来”,郑时龄比喻说,世博会是培育世界级建筑大师的“课堂和实验室”。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许多优秀建筑师关注的焦点。各国和各地区为自建馆举行的设计竞赛,吸引了许多优秀建筑师和设计师。这届世博会展馆数量之多、风格之多样、创造性之杰出,历届世博会都无法企及。

这是当代世界建筑的最新实验:无论是自建馆、租赁馆还是企业馆,都以建筑展示文化,以建筑语言演绎城市主题。同时,这届世博会有相当多的展馆用传统建筑作为原型,并寻求着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表现。

有意思的是,郑时龄发现,不少外国国家馆的建筑设计,都和中国文化有某种关联:意大利馆建筑的不规则分割,借用了中国的“游戏棒”。西班牙馆的藤条大篮子,巧妙拼接出中国汉字,显示了文化的交融。

郑时龄希望,世博会后能留下一些优秀的世博建筑,留下一片世博公园,作为上海世博的永恒记忆。

提升建筑品质

创造发展范例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核心价值是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世博会的举办场地从原先规划的郊区,改为黄浦江畔工业区,本身就是这一主题的最佳演绎。

上海世博园区,犹如一座设施完备的城市;而举办世博会的整座城市,也建造了数量可观的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使城市空间和建筑品质得到提升。郑时龄说,世 博会对上海的历史和城市的发展必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城市更新并整合黄浦江两岸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