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典型的临摹作品

这是在得知《砥柱铭》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高价之后,暨南大学书法教授陈志平在给学生上课时说的第一句话。

作为书法教授,陈志平对黄庭坚的关注研究已持续了十年,无论对于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还是对于黄庭坚在中国书法中的位置,都有着来自肺腑的感受。相信众多书法界同仁在《砥柱铭》拍卖之后会有同样欣慰的心情。

对于普通社会公众而言,2010年6月3日,保利拍卖公司夜场的意义,在于诞生了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的拍卖新纪录,一举打破了元青花“鬼谷子下 山图罐”在伦敦佳士德创下的2.3亿元的中国艺术品世界最高价。这一次,产生纪录的是内地拍卖行,《砥柱铭》俨然成为中国人开始掌握自己艺术品价格的“民 族英雄”。

作为中国核心文化中的瑰宝,黄庭坚书法作品拍出最高价格,远比“鬼谷子下山图罐”容易理解得多。无数热爱中国文化与期待中国崛起的人为之振奋。 《砥柱铭》也已离开了收藏的专业视野,成为公众话题与街谈巷议。不过,《砥柱铭》似乎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关于《砥柱铭》的种种悬疑,也没有因为 4.368亿元的价格而烟消云散。

议论纷纷《砥柱铭》

在《砥柱铭》拍卖结束之后,某收藏机构按照既往的方式,将拍卖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录入。然而,当职员小刘录入《砥柱铭》时,该机构负责人王先生立即叫停:“你凭什么写这个是北宋的?谁说它是黄庭坚写的了?”

王先生的态度让小刘感到愕然,她不明白面对一件打破纪录的拍品,王先生为何如此激动。多年的业内经历,使得拍卖行业的很多人都已经是王先生的老 朋友。对此,他不想多说什么,但态度却相当明确:把像《砥柱铭》这样一幅书法造诣并不深的作品当成真迹,并拍出这样的高价,是对黄庭坚的误解,更是对中国 艺术的误解。

早在《砥柱铭》拍卖之前,网上书法爱好者关于《砥柱铭》的真伪就已吵翻了天。就像有关专家所说,以中国书法爱好者之众,一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书法作品是很难带着疑点过关的。

闻正就是较早在网络上全面发表自己怀疑看法中的一位。他在自己博客和论坛上,贴出了对比图,将黄庭坚的《松风阁帖》与《砥柱铭》对比,指出其间的差异,包括个别笔画的描笔等。此外,闻正还特别列举了《砥柱铭》题跋中出现的印章与已知印章存在的细微差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画家李先生也为记者提供了自己观察《砥柱铭》的方法。他说:“你可以仔细看《砥柱铭》作品中的牵丝(即书写点画时由于笔势 往来留存于先后笔画之间的纤细笔道),这些牵丝非常生硬,间架结构也不饱满。这篇作品的个别笔划确与黄庭坚相似,但书法作品整体气息不畅,气脉与黄庭坚完 全不同,显得不太成熟。以我的研习看来,这是一张典型的临摹作品。”

很多书法爱好者对于《砥柱铭》的怀疑,大体与闻正与李先生类似。由于这些书法爱好者大都有着临帖习字的历史,对于黄庭坚的字体结构与书写方式并 不陌生。当《砥柱铭》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他们立即感觉到了某种差异。正如有网友所言,所谓不同与差异,主要是指一个人书写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出现了不同, 这种不同出现当然是值得怀疑的。

《砥柱铭》并没有落款,从笔法和字体结构上与世人熟知的黄庭坚书体也有所差别,对于这一点,,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对于这种差异的解 读。与闻正等质疑之声不同,网络力挺《砥柱铭》为真迹的另一派也大有人在。在这些力挺派看来,《砥柱铭》为“好字”、“真迹”无疑,一目了然,有什么可以 争论的呢?

上海书法鉴定专家宣家鑫也不同意闻正的鉴定方式。

与闻正一样,宣家鑫除了做书法鉴定,每天都在练字。按照宣家鑫的说法,自己几十年写的作品,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书法不可能每一个字都写得一模 一样”。《砥柱铭》和《松风阁帖》不是黄庭坚同一时期所写,出现较大差异属于正常。至于印章,深浅会有差异,每人也都会拥有多个印章。

陈志平也表示:“黄庭坚用笔很简单,有他的技巧,也会玩些章法、布局。《砥柱铭》是黄庭坚转折时期所写。这个时候,他写字很爽快,但后来他发觉 爽快不是他所追求的,于是转而追求厚重,笔风就改变了。他那时被贬官,自己没有落款,者保存的人为了字的安全,故意去掉落款……这都是正常的事情。”

除了书法理解的不同,对古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书画所持态度也在左右着各方的判断。宣家鑫就主张对古书画作品要抱宽容的态度,他说:“像2009年 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拍了6171.2万,有人说,怎么画得那么嫩?或许这就是他早期作品的缘故。《砥柱铭》中有描笔的现象,但很多书法家都有习惯描 笔,写完不满意就改,只不过现代人描可能是看不出的,古代人描笔就很明显,宋朝用的是熟纸,写上去马上就干了,而现代人用生宣,干得慢,写完马上描不容易 看出来。”

其实,《砥柱铭》这件作品早已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在书法圈里非常有名,并不是突然在拍卖会上冒出来的。对于这件作品的真伪之争同样也由来已 久。早在清代,《砥柱铭》就有被认作赝品的历史。即使是本次参加保利公司论证并认定《砥柱铭》为黄庭坚真迹的傅申和黄君,在接受拍卖行邀请鉴定前,都曾经 认为此《砥柱铭》为赝品,尽管两人在论文中论述了自己过去对《砥柱铭卷》认定为赝品是失误,傅申称对此卷所写年代确认失误,黄君称对版本理解失误。但这些 解释还是令一部分人不那么信服。

按照傅申和黄君的看法,该《砥柱铭》为稍早的一个版本,在具体时间上,两个还有分歧。

黄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此件作品不留名、不漂亮、不老练,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正是这些存在,才反映出黄庭坚经历过这么一段调整期,反而 更显珍贵。黄庭坚在自己诗文中也记叙过,在黔州时候他写的字不好,十个字里面有三、四个字不能看,觉得很不好意思。这幅《砥柱铭》就是他在离开黔州后不久 所写。

《砥柱铭》的市场传说

《砥柱铭》的天价成交价格完成于拍卖市场。多年以来,拍卖市场的价格问题一直被打着问号。对于天价本身的质疑也就难以避免

截至记者发稿,也就是6月末,保利还没有确认《砥柱铭》买家的款项已经到账,有媒体发布消息称,此卷为几个财团联合购买。高达4亿元的书法作品到底最后有没有成交,各路媒体的记者看起来比保利拍卖公司还要着急。

至于藏家最为关注的,《砥柱铭》的流传有序,这一直被认为是该作品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