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纪录

记载故宫文物在抗日战争中万里大迁徙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了该书首发式。

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纪录

今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又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该书的出版,既是对抗日战争的纪念,也是为故宫博物院送上的一份生日礼物。

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外迁这段历史,虽然有许多当事人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写了一些回忆录和文章,但几乎都是零星的、片断式的追忆,少有全面的、详尽的记述。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字《承载》首次全景式地展示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1933年,一列满载2118箱故宫文物的火车离开北平向南急驶而去,此后又运出4批,共计13427箱文物。这些国宝先运抵上海,后到达南京。“七七事变”后,它们又被迫踏上了遥遥无期、迢迢万里的西迁路。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文物大迁徙。《承载》披露了故宫文物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辗转两万里、流离十余年却无一损伤的这段艰难历程。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给《承载》首发式发来贺信说,本书既表现了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也体现了当今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具有珍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承载》一书也得到了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南京故宫博物院龚良院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聂振宁总裁等的肯定。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在首发式上表示,这场近80年前发生的故宫文物大迁徙,实际上也是另一条战线上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没有硝烟“文化抗日战争”,这部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全景式的纪实文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纪录。不仅如此,,作品中还历史地再现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文物工作者的群像,尽管他们所属党派有异,但在爱国主义和尊重文化这一点上都是殊途同归,正是他们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文物在人在、文物亡人亡”的信念和誓言,创造了战争史上文物保护的奇迹,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