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世博会正在经历最后的狂欢。到了11月7日,可以想见,当为期6天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次全体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时,除了撤展离园的工作人员,世博园里已经没有那么多人流。但作为世博闭园之后的首次大型活动,它依然引人注目。1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200余名博物馆馆长、文化遗产专家、博物馆研究者的到来,使得本届大会成为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64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在6天的时间内,来自全球的国际博物馆界专家学者们,将以大会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为中心,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学科的探讨,共同研究博物馆事业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意义。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这个主题,很容易让人察觉到博协大会和世博会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延续。者说,通过组织世博会、博协大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活动,中国面向世界进行价值输出的强烈愿望被体现无遗。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博协大会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宋新潮认为,博物馆领域从来都是社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说美国的博物馆系统,是整合多民族元素、多元文化、增强国家认同的平台,是其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而18世纪以来,许多欧洲王室纷纷将自己的收藏拿出来,设立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博物馆这时又成为王室和底层社会分享国家成果的渠道。到了当代,对绿色环保的倡导首先出自西方,这与西方国家有着大批藏品丰富、学术研究与大众普及都很细致的自然类博物馆不无关联。在宋新潮的描述中,博物馆超越了作为人类文明保存地的概念,而成为一个不断和时代交互对流的神经元。它不断被赋予新的功能,不断产生新的课题,在社会文化中也不断扮演着新的角色。

于是,在即将开幕的博协大会中,除去“和谐”主题,关于博物馆自身未来的思考也将占据重要的篇幅。全球化时代的博物馆应该什么样的?在当前全球经济和环境背景下,21世纪的博物馆正处于重大转型的十字路口,博物馆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在全人类致力于环境、文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积极的协调与促动作用。博协大会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张柏透露,对于这个命题,已经有许多与会专家正在撰写相关论文,准备在大会期间宣讲、交流

这些学术内容,加上开幕式、闭幕式等,都是每一届博协大会的常规组成部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会议期间举办的博物馆展览会应该具有相当的看点。博协大会筹委办公室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说,在上海世博中心的展厅里,一共安排了180多个展位,目前这些展位均已预订一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将通过各种手段展示自己。

博协大会举办的意义,大部分当然是针对博物馆这个系统而言的。但每一个普通观众都有可能从中获益。回顾一下近些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就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世界博物馆之间密切的联系和互动,观众才能有机会在上海博物馆和世博会的一些场馆中,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