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世遗不收门票 未从经济角度考虑申报遗产

耗资上千万元将澳门历史城区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 但戴上世遗桂冠的各景点一律对游客免费开放 澳门文化局官员称 申遗的目的是要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在我国所有申办世遗的城市中,澳门可谓别具一格。澳门将位于老城区最核心区域的25幢建筑和8处广场空间打包申遗,等于是自己将老城区拆迁改造的手脚捆绑了起来。申办成功后,30多处世遗景点一律对游客免费开放,政府不收取任何门票,这看起来又像是一门亏本生意。澳门以这种独有的方式诠释着对申遗的理解。

澳门如何看待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澳门又如何计算申遗这本经济账?世遗申办成功后给澳门带来了哪些变化?申办成功后的5年,澳门带来了其充满智慧的答案。

坐在有100多年历史的卢家大屋里,来自江苏泰州的泥塑大师王洪祥专心地捏着泥人“孙悟空”。在古建筑里进行的这场表演,吸引着不少游客好奇地围观。这是澳门推广世界遗产的一种尝试。

卢家大屋是澳门历史城区的世界遗产之一,又称金玉堂,正好于位新马路旁,与熙熙攘攘的商业街毗连。这是澳门著名商人卢华绍(卢九)家族的旧居,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建成,是澳门极具价值的中式建筑物,外观和结构类似广州的西关大屋。

卢华绍早年经商,后涉足银行业与博彩业,并成为澳门第一代赌王。随着第一代赌王家族沉沦,卢家大屋日渐式微,几十年前,这间大屋里还住着许多人。直到作为文物获得保护,才重新焕发生机。

在诞生100多年后,这座建筑成为了澳门的象征之一,成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世遗热潮席卷澳门

澳门有近2000个社团,其中约有10个是属于文物保护的社团。文物大使协会里全职的工作人员只有一人,兼职人员有8到10人,绝大部分会员都是义务工作,不拿薪水。

澳门成功申遗5年来,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澳门人的文化认同感更高了。

世遗申办成功后,一股世遗热迅速袭卷了整个澳门。在澳门申遗成功两个月后,澳门旅游学院即开设了四年制的“文化遗产管理”学士学位课程,这是至今唯一一家开设这类本科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专门为澳门培养历史城区综合管理、保护和利用的人才。

2006年起,澳门民政总署与澳门历史教育学会联合举办“博物馆学生研究员培训计划”,先后培训了120名青少年参与本地博物馆的研究活动,并选出优秀学员到民政总署大楼、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等文物建筑担任解说员。

2007年,澳门基金会连同澳门旅游学院、澳门历史教育学会及全澳各中小学校,推出“澳门历史城区校园推广计划”,向全澳近10万名中小学师生宣传推广澳门的文化遗产。

在大三巴前, 谭志广带着记者参观这一澳门的地标建筑。谭志广是澳门文物大使协会会长,同时是一名在职的研究生。一批年轻人开始致力于澳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推广成为了澳门申遗期间出现的一个新变化。

2001年,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开始推出澳门文物大使培训计划。2002年7月份,澳门首批58名青少年文物大使诞生,谭志广是其中一员。目前,文物大使的培训计划已举办三期,总产生了138名文物大使。要想成为一名文物大使,须经过3个月的培训,还要参加实习和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专门的证书。

谭志广说,2004成立的澳门文物大使协会是澳门众多的社团组织之一。澳门有近2000个社团,其中约有10个是属于文物保护的社团。文物大使协会里全职的工作人员只有志豪一人,兼职人员有8到10人,绝大部分会员都是义务工作,不拿薪水。

谭志广说,文物大使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3大方面:推广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搞一些文化活动,每两年办一次文物大使的培训。“协会今年可以拿到三四十万元的经费,70%来自政府资助,30%来自社会赞助,包括商业机构的赞助。”

文物大使成为澳门年青人中宣传世遗、保护世遗的中坚力量。

“澳门成功申遗5年来,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澳门人的文化认同感更高了。”谭志广说。

以前澳门的乡土教育里,很少有澳门本地历史的教育。“以前小学历史课本里没有澳门历史的章节,只是个别学校有自己的讲义。” 但随着澳门历史城区被不断推广,澳门本土历史得到认识,澳门历史教育也得到重视。“现在立法已经征求意见,一定要有澳门历史的教育”。

还有一种变化让谭志广感觉明显,“大家对于历史建筑的认同感提高了。如果的文物旁边建新大楼,他们会反对。他们会关注文物附近的情况。”

保护世遗人人参与

2006年,位于东望洋山东岸山脚下的一块工地准备建造一幢高达135米高的建筑。公众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组成了“护塔联线”,反对政府批准在该处兴建高楼。直至今日,望洋山东岸山脚下的这块工地依然空置。

澳门将位于老城区最核心区域的20多幢建筑和数个广场打包申遗,,几乎涉及到半个澳门。这等于是自己将老城区拆迁改造的手脚捆绑了起来,保护世界遗产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也凸现出来。

2006年,位于东望洋山东岸山脚下的一块工地开始了施工,这里准备建造一幢高达135米高的建筑。2007年初,公众得知了这一消息,人们担心即将兴建的高楼会遮蔽东望洋灯塔部分海岸景观。随后,民间人士组成了“护塔联线”,反对政府批准在该处兴建高楼。事件后来演变成一场公民抗争运动。

居民反对很大,刚开始政府并没有叫停建造,因为政府说这是法律说可以建的。后来,市民投诉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引起世界遗产委员会和特区政府的高度关注。”谭志广说。

直至今日,望洋山东岸山脚下的这块工地依然空置着。

事件发生后,引发了澳门各界展广泛的讨论,在遗产周围设立“缓冲区”以增加遗产的保护层成为业界的共识。

对于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面临冲突的问题,谭志广表示,澳门地少人多需要建高楼,但申报世界遗产后,半个澳门不能建新的建筑。限制了老城区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澳门的发展不能只放开老城区,可以利用澳门的填海区好好发展其他产业。应该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不能以破坏文物来求发展。其实只要把发展的思路改变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不矛盾,反而是经济发展一个很好的途径。

澳门不靠世遗赚钱

内地一些地方申遗的经济目的太明显,不能说我们没有,只是他们太明显了。

与内地不少景点申遗成功之后门票就提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门所有的世遗景点一律对外免费开放。谭志广表示,澳门可以通过博彩业赚钱,所以不用靠世遗景点赚钱。澳门几乎所有的世界遗产都不收钱。“我们用公费维护世界遗产,希望通过它来教育市民,也通过它让外来的游客了解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