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非法贩运必须在所有层面展开:包括在国际和国家层面、个人和集体的层面

3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透露,据估计,文化财产非法年交易总额高达600亿美元,但鉴于这些活动的非法性质,这一数字难以核实。国际刑警组织指出,文化财产的非法交易在经济规模上,与非法武器交易及毒品交易等犯罪行为并驾齐驱。

对考古遗址的掠夺、宗教物品的非法贩卖、世界艺术品市场的爆炸性增长、与文化财产流通及恐怖主义融资活动相关联的犯罪活动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并导致许多非洲国家文化财产的流失率高达95%,这些财产分散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公共和私人收藏品中。又比如,1975年以来,柬埔寨吴哥寺的数百尊佛像遭到割离、肢解斩首。据教科文组织估计,此类破坏至少以每天一起的频率发生。

为应对上述问题所带来的挑战,教科文组织于四十年前通过了关于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的公约(《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 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目前该公约已有120个缔约国,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对文化财产不等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性予以认可。

为纪念公约通过四十周年,教科文组织将于3月15日-16日在巴黎举办一场研讨会,对对非法贩运文化遗产这一在所有地区猖獗的破坏性行为所造成的破坏进行分析,对目前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并为改善国际及国家层面所采取的措施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与会者包括所有与打击贩运活动相关的团体:国际刑警组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博物馆理事会(ICOM)、来自像苏富比一类的拍卖行的代表,以及来自如巴黎的凯布朗利(Quai Branly)博物馆与马里国家博物馆一类的博物馆的代表。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指出,“盗窃、破坏、掠夺和走私文物会对相关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形成打击。…… 保护文化遗产、打击此类恶行不仅符合共同利益,对集体性的道德观念也提出了要求。因此,打击非法贩运必须在所有层面展开:包括在国际和国家层面、个人和集体的层面,以及政府与社团的层面。”

公约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要求缔约国在国家一级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适当的立法、制定清单、展开信息宣传活动、进行人员培训等);公约包含有归还条款,据这些条款,各国应采取适当措施,扣押并归还非法进口的文化财产;公约还为更好地打击贩运提供了一个国际合作的框架。

这项先驱性法律文书所面临的是一个发展异常迅速的领域,比如最近几年,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财产交易成为一项非常有利可图的生意,但也正是互连网令此类交易更加为人所知。教科文组织也因此打算借公约通过四十周年之际,重新回顾公约的历史,评估公约所取得的成功、公约的长处以及不足

在中美洲,每月非法盗掘出土玛雅陶器就至少有1000件,总价值可达约1000万美元

在打击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的行动中,巴格达的国家博物馆约15000件文物被盗。目前从美国收回了2000件文物,从瑞士收回了250件,,意大利100件。在约旦和黎巴嫩等地,又找到了2000件。但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文物遗失。

在非法盗掘与最终销售之间,某些文物的价值会增加到十倍,高于贩毒的利润。

北美一些博物馆在1970年公约的基础上修改了采购政策。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和盖蒂博物馆已将120件文物归还给了文物的原主国,包括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

2002年到2011年期间,埃及成功追回了被非法盗走的5000件文物。不过,在最近发生的事件中,一系列重要遗址遭到破坏,包括萨卡拉墓地和阿布西尔墓地。开罗国家博物馆至少有9件文物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