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大量的艺术工作者

多种因素推高艺术品“换手率”

安涅丝艺术指数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最具投资效益的是现当代作品,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曾梵志创作于1992年的作品《协和医院系列》,首次出现在拍场是2005年,拍卖价格是120.8万元,到2010年再次上拍,价格翻了27倍,达到3416万元。

中国有大量的艺术工作者

曾梵志 协和医院系列

导致艺术品换手率高的原因有很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市场专家龚继遂认为,西方的艺术市场是收藏主导型,由收藏而延伸出来的投资功能,是由收藏衍生出来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从事收藏的动机。所以,按照西方的传统,对于资产持有人而言,除非是在急需资金的状态(死亡、负债离婚)下,才会把艺术品送进拍卖行,否则艺术品会在藏家手中长期处于收藏状态。

而国内的艺术市场是投资主导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1992年至1993年开始,拍卖公司大量涌现,大规模发展的交易使艺术品的作品均价和成交价都在快速刷新。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市场上出现盲目性的投资行为,甚至是一种投机行为。在股市中影响股票换手率的因素之一就是投资者结构,以个人为主的证券市场,换手率往往较高。由此观察艺术品市场,2000年中国民间收藏者约为2000万,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民间收藏大军数量已经增加到1亿人以上。收藏人数的大量增加,并非因为艺术品收藏良好氛围的形成,而是因为更多的人看到了其中的投机成分。大多数人抱着的不是欣赏收藏的心理,而是如何升值变现

有人将收藏市场上的买家分为“收家”和“藏家”。在正常情况下,艺术品作为一种收藏,其流动性不高。然而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以投资为目的的收家,这也是艺术品换手率高,重复上拍的原因之一。根据《2010年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报告》的分析,当年春拍的实力新买家已占到总买家数量的30%左右。作为“收家”,当然要以投资回报率作为第一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周期,小周期在3-5年,中场周期在10年左右。很明显,这对于艺术品的收藏来讲,时间太过短暂。

另一个原因或许可以归咎为艺术市场的过分火爆。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拍卖公司增多,需要有大量的拍品作为基础,而市场越是火爆,越会产生惜售的现象。同样拿股市来做参考的话,在股价一路上扬时,虽然会有知足常乐的人,但是更多的人不会选择在此时抛出手中的股票,,而是期待更进一步上涨行情的出现。拍卖市场饱和,精品流失,拍卖公司竞争加剧,各家公司在征集藏品时各显身手。为了保持拍品的质量,选择近年曾经拍过的艺术品不仅可以保证拍品的流传明晰,还能维护与买家的关系

同时,作为拍场上的重要一环,艺术家也成为推动市场的重要力量。当代艺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表现强劲的同时,其在重复上拍的记录中也占据着主要位置。中国有大量的艺术工作者,而能够被称之为名家的并不多,相对于少部分一流的艺术家,大多数的艺术工作者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在全国上下举力发展经济的环境下,一些艺术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艺术创作而是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卖个好价钱。他们同艺术市场上的投机者合作,先是大量购入该作者的作品,在一段时间后再分批抛出,俨然成了艺术品的“倒爷”。而实际上,在国外成熟的艺术市场中,真正卖得好的当代艺术家是不拍卖的,人家不会送新作品上拍,而是通过画廊等渠道,准备被懂得的人看中。如果说画廊更倾向于扮演艺术场的角色,拍卖就是经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