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时间里辽宁省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当城市的步伐日渐匆忙,当发展的洪潮淹没了记忆,当人们偶尔翻开一个城市的相册,发现身边的旧影还未来得及回味便已匆忙地消逝,留给我们的,唯有一声叹息。辽宁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全省共有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80%以上因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而消失。本报从今天开始对辽宁省文物保护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力图以一斑而窥全豹,推动全国文保工作的发展。欢迎读者加入我们的讨论。

近30年时间里辽宁省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历史上的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图书馆。

近30年时间里辽宁省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临拆前的满铁奉天图书馆旧址。

近30年时间里辽宁省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异地重建后的图书馆,与原馆大相径庭。

近30年时间里辽宁省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辽宁铁岭满铁病院旧址,现已被夷为平地。

沈阳的魏家楼子墓群、大连的金龙寺青铜短剑墓、鞍山的老戏园子、营口的日本领事馆旧址、朝阳的哨口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这些,都曾是地面上真实存在的遗迹,如今已全部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变成了普查表上形单影只的文字。

辽宁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近30年的时间里,全省共有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今年33岁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陈赫,10年前就开始拍摄老照片。尽管他年轻腿勤,但仍然发出感慨:“相机没有推土机快。有些历史遗迹,我前脚刚拍完,后脚就被推土机铲没了。”

“一转眼的功夫,就没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辽宁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遗迹2.4万余处,其中新发现1.2万处,新发现率超过100%;欣喜之余,普查队员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二普”时登记的1.1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000多处消失。其中既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军事设施,也有近现代遗迹和建筑。“有些历史遗迹普查开始的时候还有,一转眼的工夫,就没了。”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辽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辛占山告诉记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文化部就曾下发《做好保护日本侵华罪行遗址工作的通知》,要求对1840年以来各帝国主义在中国所办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企业、事业单位,如厂矿、银行、医院、学校、教堂、育婴堂等旧址和遗物,要选择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作为帝国主义对华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历史罪证,加以保护和陈列,以教育群众。然而这样一纸规定,对文物保护工作者来说,如圣旨;对个别开发商来说,是废纸。

铁岭市银州区工人街南马路西段,有一座精致的西式小楼,系“满铁病院”旧址,建于1900年,是铁岭一处最具特色的景观,曾是铁岭县委办公楼,也曾作过铁岭市委办公楼。“‘三普’开始后,我们决定将它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小楼已经被夷为平地。”辛占山很遗憾地对记者说,“我们只好把它从申报名单中划掉了。”

百年老街凤鸣街近代建筑群已被列入大连市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但也遭受到锤斧之痛。据人民日报今年1月4日报道,凤鸣街是大连仅存的一条近百年的完整老街,长约1200米。街两侧原有100余栋建于上世纪20、30、40年代的“和风欧式”建筑,小楼造型别致,极少重复,并都配有独立的院落,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和史料价值。可是,自去年11月始,近一半的建筑已被拆除。虽然保留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和郭沫若夫人郭安娜的故居,但老街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却被破坏了。

今年4月6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公布了入围的15个街区,辽宁14个市无一条街入选。这个消息让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姜念思很是遗憾。他说,沈阳中街本来是一条有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街,并在20多年前就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也挡不住旧城改造和招商的大潮流,一些老建筑被拆除,新盖了许多新建筑,特别是两座体量极大的现代化建筑(兴隆大家庭和恒基广场),极大地破坏了中街的历史风貌,否则中街完全有条件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街。(本报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 勇 通讯员 郭宝平)

当城市的步伐日渐匆忙,当发展的洪潮淹没了记忆,当人们偶尔翻开一个城市的相册,发现身边的旧影还未来得及回味便已匆忙地消逝,留给我们的,唯有一声叹息。在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主办的杂志《辽宁记忆》中,我们读到了这样一段悲怆的文字。

文物消失80%以上系人为因素

辽金元时期的护心屯遗址,2009年因城市改扩建,农村变社区而消失;新石器时代的北岗子遗址,因修京沈高速公路卖土而绝迹;青铜时代的大林头贝丘遗址,1998年因建设高尔夫球场而被毁;明代的庙沟庙址,1987年因建养猪场而遭破坏;清光绪二十四年的蚂蜂庙址,改成了村委会办公室,庙里的铁钟被当废铁卖掉……

记者翻看着《全省三普消失不可移动文物汇总名录》,仿佛在翻阅着一本历史文化遗迹的墓志铭。在“总目录”登记表里,专门有一栏记载文物消失的原因。记者发现,消失的1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80%以上因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而消失。

“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图书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一马路10号,多年来一直作为沈阳铁路局图书馆使用,是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之一。当年,它表面上是一个文化机关,实质服务于殖民侵略机构,是日本人了解东北乃至中国的渠道,显露侵略者的阴谋野心,是日伪统治的“活化石”,是中国人被奴役的见证。2009年被拆除前,志愿者们多方呼吁,仍然未能改变其命运。如今异地重建于和平区南三马路10号。经过异地重建后,不要说原有的建筑材料已经被“脱胎换骨”,就是外观也由2层变成了4层,完全“改头换面”了。这与其说是“异地重建”,莫不如说是“择地新建”。志愿者孙叶新说,老建筑是城市的记忆,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记忆都消失了,人们对这个城市也就不再熟悉了。他给记者发来三张照片,并问了记者一个问题:“尽管这个东西还在,但这还是原来的满铁奉天图书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