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收藏的概念逐渐被人们熟悉

90年前,一缕红色的光芒穿透重重云雾,照射向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如今,虽然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曾经峥嵘岁月中的无惧与辉煌,坚韧与热血,但是总有一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事物被流传下来,供后人纪念与收藏。

今年时值建党90周年,收藏市场的“红色风暴”愈演愈烈,无论是民间收藏品,还是拍卖场上的名家力作,只要是“红色经典”就会受到人们的追捧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今年才出现,据了解,近几年来,红色藏品的市场价格一路走高,高端藏品的价格在两三年内能够涨几倍甚至十几倍,最普遍的像章收藏也有看涨的趋势

看红色收藏的过往

红色收藏的概念逐渐被人们熟悉

刘宇一 良宵

199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五十个年头,在这一年的国庆前夕,有着几十年红色收藏历史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秦杰发表了《收藏家国庆检阅红色收藏》一文,首次在文章标题中使用了红色收藏一词,这是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上首次出现“红色收藏”的提法,从此开始,红色收藏便作为一个特殊的收藏门类被人们渐渐熟悉。秦杰认为,红色收藏是指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目前最为人们熟悉和接受的红色收藏,大概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再到20世纪80年代期间的各类红色藏品。

虽然1999年“红色收藏”的概念才出现,但是据了解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民间红色收藏的爱好者。“红色收藏”概念的提出者秦杰将其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1年以前,这一时期红色收藏处于民间自发的行为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红色收藏的概念尚未清晰。然而,这一时期内却也有纪念毛主席的相关作品登上拍卖场。1993年,正值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著名画家刘宇一的油画巨作《良宵》在香港拍出836万港元,也创下当时中国油画的最高成交纪录。1995年,由刘春华创作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亮相嘉德秋拍,这幅命运多舛的油画作品曾经风靡一时,最多时印数有9亿多张,超过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这幅画的亮相拍场后,最终以605万元的价格成交,不过此时红色收藏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来。

红色收藏的概念逐渐被人们熟悉

张洪祥 艰苦岁月

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03年间,,这期间建党80周年、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带动了红色收藏的热潮,收藏的主力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中年民营企业家,红色收藏的概念逐渐被人们熟悉。在2003年,张洪祥油画作品《艰苦岁月》在北京华辰拍出92.4万元,戴泽作品《和平签名》拍出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