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毫无鉴赏能力和经验的人纷纷加入收藏大军

种种乱象缘何屡禁不止

众所周知,鉴定需要缴纳一定的鉴定费。据业内人士介绍,最开始,为了聚拢人气,会有一两家老店有坐堂先生帮顾客免费看货。随着民间藏宝者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前来求助看货,鉴定就改成了收费项目。很多店家发现鉴定要比文物艺术品买卖成本更低,获利更快,于是市场上开展鉴定业务的商家越来越多。

不过这只是表象,鉴定师之所以能够以此牟利,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鉴定行业内外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在文物艺术品行业,鉴定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行业越特殊,信息的不对称性就越明显,外行获取信息所要付出的成本也越高。并且,掌握着信息资源的一方,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虚假鉴定也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文物鉴定证书的买卖,是在双方都知情的前提下产生的。除了鉴定专家的责任外,收藏者是不是也应该自省呢。

近年来,文物艺术品投资风潮愈演愈烈,在“捡漏”、“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的诱惑下,许多毫无鉴赏能力和经验的人纷纷加入收藏大军。这一部分人寻求“鉴定证书”的目的并不是给自己的藏品鉴定真伪,而是为了在自己出售这些藏品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凭证,把东西的价格卖得更高些。当然,专家会婉转地提醒“别卖给特别懂的人”。

此外,缺乏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也是民间文物鉴定行业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所谓“专家”进行虚假鉴定所要付出的代价几乎为零,这让他们可以毫无顾虑的开展所谓的“鉴定工作”,并按物品估价收取数额不等的鉴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