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铜炉收藏家刘锡荣

刘锡荣,历任国家有关单位公职,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研究工作30余年,收藏门类涉猎广泛,中西书画、诸多陈赏清玩。近年尤以“文化赏宣(宣德炉)”研究成果突出,已出版国内第一本宣炉专著《钟鼎茗香》,并著有《俪松居遗珍——王世襄旧藏铜炉清赏》、《荣斋札记》等,其编著的《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已经正式出版。

一帆渔舟点点鹭,两岸春山淡淡舒。三省鹤烟三更雨,万里江山万卷书。
晨昏看霞松涧路,乐忧赏宣忘田畴。满屋山川蕴锦绣,一院风光胜皇都。
                                                              ——刘锡荣《钟鼎茗香之荣斋》

这是《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中,刘锡荣先生最喜欢的诗词之一。

专访铜炉收藏家刘锡荣

曾经,记者在看过刘锡荣先生大部头的专著《钟鼎茗香》之后,觉得他是埋头学术的学究型。不过此次有机会采访刘锡荣先生,见面之后发现他为人谦和,又很健谈,从他的诗词中更能感受到他纵享五湖的胸怀。一走进他的工作室,就能看到桌上摆放着一座仿古周文王鼎,通体漆黑古色,四足飞戟,身形鼎立。刘锡荣先生则着一件灰色长袖T恤,随性平和。

说起收藏,刘锡荣先生自十几岁就开始集邮,到三十岁左右开始收藏中国书画和油画,后又喜瓷器。直到遇见宣德炉,品炉、焚香、养炉,就开始了自己的宣德炉收藏之路。

专访铜炉收藏家刘锡荣

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

几年来,让刘锡荣先生着迷的不仅仅是宣德炉的形制、外观,他更为在意的是宣德炉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在他的书房中,一排较大的立式书柜中,摆放着中外各种书籍,书桌上将近三分之二面积都用来放置资料书籍,不过这只是他藏书的一小部分。为了写好《钟鼎茗香(二)》,刘锡荣先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感慨地说,“我查阅了大概160多万字的资料,基本上古今铜炉的相关资料我这里都有。”在《钟鼎茗香(二)》中,刘锡荣先生专门用一篇近2万字的文章《历代宣炉文典考略》来梳理与宣德炉相关的各种历史资料,并将每本著作中的重点逐一点出,肯定纠正。

专访铜炉收藏家刘锡荣

马未都先生为《钟鼎茗香(二)》作序

马未都先生在给《钟鼎茗香(二)》的序言中说道,“元明清三朝与之相关的著作没有质量,多为人云亦云,不追求深度。”而此书“汇总局限,让局限不再局限,正是本书作者刘锡荣先生的初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钟鼎茗香(二)》对于今后的宣德炉研究意义非凡。

收藏的境界

如今收藏大潮愈演愈烈,可是收藏与收藏也有不同。有人将收藏看成是投资、买卖,只关心藏品在自己手里能够换来多少金钱;有人则更注重藏品的外在美感,用宣德炉来说就是工艺、器形、皮色、重量、年份等;有的人会更注重宣德炉所承载的内涵,与文化的关系,如每一座宣德炉背后的故事,所反映的精神。这是三种不同的境界,要达到最后一个境界就需要不断的修炼,提升学养,显然刘锡荣先生已经达到收藏的文化层面,这在他的书中也不难看出。

在《钟鼎茗香》中,我们就见识到刘锡荣先生的博闻和扎实的诗词功底。在《钟鼎茗香(二)》中,刘锡荣先生同样将自己品炉的感受融入诗词之中。用他的话来说,“这次的诗词要比第一本中的更能将更能将宣炉文化、传统文化以及个人感情完美融合。”那他又是怎样做到让铜炉和诗词完美契合呢?

专访铜炉收藏家刘锡荣

专访铜炉收藏家刘锡荣

明宣德壬子年十州郭氏珍玩款鬲式炉 《钟鼎茗香(二)》内页图

说到这里,刘锡荣先生拿出了一座收录在《钟鼎茗香(二)》中的宣德七年的鬲式炉。此炉“平口宽厚,束颈双弦,鼓腹突硕,圆垂弧坠,巍然似鼎,势如泰山……明宣德壬子年十州郭氏珍玩款”。接着他说,“我对此炉爱护有加,非常喜爱,也为它写了两首诗。”一首是《荣斋宣炉歌》:

宣炉皇气重,沉烟瑞云高。

淡看一铜器,尊贵上九重。

另一首是《观明宣德壬子年十州郭氏珍玩大鬲炉咏》:

玉杯尽盛万户侯,平生喜读圣贤书。三更常有此炉伴,古桐环佩浴厅除。

总唤晓日送残月,携来紫气织流苏。闲啜清茶依半塌,不觉高卧游五湖。“

每次读书读到天明,打开窗户携来紫气,将它编织成流苏挂在窗前。在榻上品茶,不知不觉累了,便神游五湖四海,徜徉于天地之间。”

专访铜炉收藏家刘锡荣

蚰龙耳炉 《钟鼎茗香(二)》内页图

刘锡荣先生兴致盎然的读完诗,继续说到,“诗词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精粹,而宣德炉也是中国帝王和文人都崇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它一定是综合类的。如果单单是这个炉子好或者不好,值多少钱,不过是一般的玩物而已。这种传统的文物如果没有传统的文化加以赞美、加以欣赏、弘扬和提升,仅物矣。有感于此,我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分散着的器物中提炼,集粹和升华出的。单说文化是很空泛的,如果有这些器物作为文化的载体,如果能够深究宣德炉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兴盛和衰亡,就像文化附着在物体之上,器物就有了生命。”

专访铜炉收藏家刘锡荣

荣斋书房所列宣德炉

《钟鼎茗香(二)》的另一个突破就是,刘锡荣先生在《赏炉八箴》中讲到如何赏炉时,除了此前的“品神韵”、“溯渊源”和“选用香”之外,增加了“论安置”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