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于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

2008年底,河南省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安阳县境内一座东汉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2009年,随着一些重要随葬品的出土,诸多文物都将这座古墓的主人指向了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曹操,经过河南省专家的论证,确认此东汉大墓即为史籍记载中的高陵。不过,各种质疑随之而来,虽然“曹操墓”在2009年当选了“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是关于曹操墓的争论依然悬而未决。

2012年伊始,曹操高陵考古又出现新的实物证据。这一次,曹操墓是否会接近“定案”呢?

一直以来曹操墓真实性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自宋以后曹操墓的所在就鲜为人知,并且宋以后开始流传的“七十二疑冢”说深入人心,加之曹操墓线索少之又少,古墓地点的不确定性很大。其次,由于在发掘之前,此座古墓被多次盗掘,按照常理,遗留下的能够证明曹操身份的文物不多。再次,部分出土文物的真实性也受到了质疑,致使引发了“寻曹操后人进行DNA鉴定”这样的声音。

曹操于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

曹操墓航拍照片

去哪儿找曹操墓?根据《三国志》记载,“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在《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和《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中记载:“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鄴。”“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鄴谒高陵。”又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颁布《终令》:“古之葬者比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由此,一般认为曹操死后葬于鄴(三国魏为鄴都),故址就在今天河北省临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

曹操于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

此前出土的画像石

在此前出土的文物中,有“魏武王石牌”及其他“刻字铭牌”、铁甲铁剑等兵器、铜带钩、盖弓帽以及墓主人的头骨、肢骨等。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魏武王石牌”及其他刻字铭牌无疑是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证据。虽然有一些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但是部分有着多年收藏经验的业内人士表示,从文字风格和画像石的风格来看应属东汉晚期风格。

而据《大河报》报道称,此次在安阳县安丰乡附近的古墓群中出土了两块北齐墓志和一块唐朝墓志。其一为北齐《龙骧将军杜达墓志铭》,记载了杜达“以大齐天保十年(公元559年)三月廿二日,春秋八十有六,薨于邺城之西,乡闾动惋,闻者懔懔。即其年四月三日,窆于豹寺西四五里,其地葬垲,四望坦荡,高陵崇栢。”

曹操于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

龙骧将军杜达墓志铭

第二块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十一月十八日《王敬妃墓志》记载:此人“魏延昌四年卒,便以余岁月迁居,宅兆窀穸,唯永与其夫具史君合葬邺城西北,窆于漳水之阳。东眺铜爵,睹宫观之佳蔑;西瞰高陵,见青松之箫瑟。”王敬妃于北魏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去世,到北齐时与其夫合葬在邺城的西北。

第三块是唐代天宝五年(公园746年)《邺郡邺县故人柏君(道)墓志铭并序》,记载:“君讳道字元一,魏郡人也……粤以其载(天宝五年)岁次景戌四月癸未朔壬寅卅日(与其夫人孙氏)合葬于邺县西南五十里平原礼也,左魏武陵,右天宫寺;前苍忙城,后衡漳水”。

在此次出土的三块墓志上的记载,都记录了曹操墓地的位置。这也跟古人的风俗有关,为了标明墓主的位置,古人往往以墓葬附近的名人墓及名建筑为标志,写入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