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成立的中国铜镜研究会中

自从2005年秋天的第一次有缘相见之后,张治学便被古铜镜的浑厚和美丽所深深吸引,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铜镜收藏之路。从喜欢到痴迷进而不断的琢磨研究,让张治学在铜镜收藏方面的水平和学识不断提升,在去年成立的中国铜镜研究会中,张治学被推举为研究会的副会长,他也准备着为铜镜收藏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在去年成立的中国铜镜研究会中

在研讨会上发言

铜镜收藏之路

眼前的张治学副会长衣着朴素,说话严谨,举手投足中透露着学者风范。谈到最初的铜镜收藏,他表示这只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那个时候工作压力比较大,想要找到一种释放的方式。当时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收藏古砚台、钱币、瓷器等等,我就想到了小时候小人书中提到的‘护心镜’。第一次接触铜镜是带着好奇的心,大概是2005年的秋天,一下子就被铜镜吸引住了。”

初涉铜镜收藏,张治学通过地摊、古玩店来淘得一些铜镜。到后来发现,网络给收藏带来了诸多便利,也慢慢开始将网络作为自己购买铜镜、交流经验的重要平台。他真诚地说,“在盛世收藏网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结识了很多的朋友,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个人的学识毕竟是有限的,通过大家的互相交流,使自己不断的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为盛世收藏网铜镜版版主的张治学和十二个月就是通过网站认识的,现在已经成为很好的朋友。

如今,张治学的收藏渐丰,并且每收藏一面铜镜,他都要反复看、反复研究,力争把铜镜了解透彻,也可以说,从纹饰到铭文,他熟悉自己收藏的每一面铜镜,,这种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实在是值得敬佩。然而,想要把每面铜镜都研究透彻并不容易,张治学也有难住的时候。“好多铜镜的迷等着我们去解,比如山字镜怎么解释,规矩镜它是规矩么。这都只是我们现代人这样叫它,它究竟是什么。”

在去年成立的中国铜镜研究会中

东汉 幽湅神石铭 铜镜

当然,如此多的研究也不乏成果,他兴致勃勃的讲起了一面由他珍藏的“东汉 幽湅神石铭”铜镜上的铭文。“幽湅神石取其清,金银铜锡和以相成,圣人欢,观之长生,容貌治兮,镜为右见朱夫王。”他进而解释到,“铭文的前两句说出了铸造铜镜所使用的珍贵原料,在幽深的山林中冶炼神石,提炼出最纯净的成分与金银铜锡融在一起,铸造出精美的铜镜。接下来的铭文则显示了铜镜的功能,用此镜照容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容貌俊美。最后的铭文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所尊崇的‘三纲五常’的思想,描写了一位上流社会的女子通过铜镜整理容妆,准备去拜见自己思念已久,身居王位的丈夫。铭文将铜镜的铸造、伦理道德关系,生活的奢华等当时整个社会风貌基本都展示出来了。”

同时,他也很客观地说,“要说百分之百正确,也不可能,因为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现状和我们有很大的差距。”

从本质属性上看铜镜

张治学副会长在收藏中更注重对铜镜文化内涵的探讨和研究,通过网站及走访好友对大量的铜镜进行观察鉴赏和在不断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目前我们缺乏对铜镜本质属性的了解。“如果仅仅把铜镜固定在照容、驱鬼辟邪上是不够的。”他更具体的、认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铜镜具有政治属性,比如最早期铜镜都掌握在部落首领手里,是通天达地的圣物,起到号召人的作用。周天子将铜镜赏给自己的臣子,唐朝‘千秋节’也赏赐铜镜给臣子,一方面是掌权者对臣子的表彰,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督促,一种告诫,是为政治服务的。”

“其次,就是人文社会属性。比如铭文镜上铭文,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者志向,也能够通过记载反应当时的社会状况。铭文的类别很多,有升仙驱鬼的,有相思铭的,有祝愿长寿的、有明志向的,有赞美铜镜的等等。再有就是铜镜的艺术属性,铜镜是青铜上的书画艺术,目前发现铜镜上最早出现铭文的时间为战国晚期,采用大小篆书写,极为罕见。另外如唐代的海兽葡萄镜,是绘画艺术与青铜铸造艺术的完美结合,将一个个瑞兽呈现的惟妙惟肖,神态各异,十分精彩,宋代的人物故事镜颇具文人画风,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我们要从本质属性上挖掘铜镜的内涵,准确定位,在研究它表象的同时注意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

正确看待铜镜收藏

虽然如今关于铜镜收藏的观点争论很多,有人强调文化,有人强调品相,但是张治学认为,“目的不一样,有人收藏的是一种心情,有人就是研究文化内涵的,有人是来投资的,所以各自的取向肯定不一样。尽管各种取向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但我们不要强调千遍一律,应各自喜欢,各取所好。我们铜镜研究会的指导思想就是海纳百川,宏扬铜镜文化,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大家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在他看来,铜镜收藏市场不断发展的基础就是收藏人群的扩大。绝对不可以全按一个标准,不同层面的藏家收藏不同的东西,各个层面的都要有。“我对整个铜镜市场是看好的,但是需要有个过程,如果有健康的市场、良性的循环的话,铜镜收藏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