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何去何从

高校博物馆是应该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和容纳更多的参观者,还是应该坚守校园,被“养在深闺”呢?虽然对于此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如果博物馆连观众都没有,如何能够达到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呢。

事实上,高校博物馆的困惑不只是在我国才有,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高校博物馆都是如何做的。

在欧洲不乏世界一流的大学,更有优秀的高校博物馆,在2005年,欧盟明确了大学学术型收藏是“国家遗产”,并要求欧盟国家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制度,加强资助和技术支持,发挥大学收藏在保护“欧洲共同的遗产”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在英国,高校博物馆的各项功能被充分开发,比如为了平衡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性和精英性,在一些展览中,会设计两个相对应的展厅,其中一个展厅主要面对家庭观众和中小学生,设计与展览相关的知识游戏,增加趣味性与互动性,另外一个展厅则主要面对更加专业的参观者,并且在展览中充分利用文字、影像者其他高科技手段来介绍展览内容。

高校博物馆在具备了一般博物馆的收藏、展示与教育功能之外,还能够传播高校自身的优秀文化及特点。然而目前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的高校博物馆,,如何才能走出尴尬呢?

目前,或许高校博物馆最需要的就是加大宣传力度,打破陈规,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参观者。有限的参观人数明显制约了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也未能使其物尽其用。高校博物馆要摒弃陈规,从单纯的辅助教学研究,逐渐扩大展览宣传,举办更多的交流活动,首先要让在校生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同时,由于高校博物馆的藏品及特色各不相同,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及策略,吸引对馆藏领域感兴趣的参观者。

此外,高校博物馆也可以探索新模式,拓展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加强服务意识。高校博物馆一般来讲,规模不如公立博物馆大,但是小也有小的好处,可以进行各种尝试,探索适合高校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并且由于依托高校的便利条件,高校博物馆可以推出有特色的先锋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不可否认,资金问题是制约高校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高校博物馆要对公众开放,那么博物馆的维修和维护费用将成为高校的一大负担。为了缓解这一压力,一些高校博物馆采取了对外部参观人员收取门票的措施,不过一年下来的门票收入也是寥寥无几。这就需要国家、高校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为高校博物馆提供帮助,而高校博物馆也要广开渠道,吸引外部资金的进入。

目前来讲,数字化不失为解决高校博物馆各种困境的办法之一,然而不少高校博物馆虽然开始了数字化的工作,但是依然流于表面。所以高下博物馆数字化的任务依然艰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影像等方式将有形的博物馆资源数字化,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各种限制,让博物馆的藏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参观者面前。